今年首宗 曾到南美探親 31歲女染寨卡

【本報訊】本港出現今年首宗外地傳入寨卡感染個案,三十一歲女病人到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及秘魯探親,期間曾遭蚊叮,本月廿一日返港後不適,廿四日入住大埔那打素醫院,尿液樣本證實對寨卡病毒呈陽性反應,目前情況穩定,正接受隔離。女病人居於大埔昌運中心富昌閣,食物環境衞生署將到該處及醫院範圍滅蚊。

已隔離 同行親友沒有病徵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昨表示,本港目前出現本地寨卡個案機會微。惟雨季將臨,蚊患或加劇,呼籲市民加強防蚊。

女病人過往健康良好,沒有懷孕,她於本月八日至廿一日間到厄瓜多爾及秘魯,該兩地均被世界衞生組織列為寨卡傳播地區。她廿一日返港後,出現頭痛、喉嚨痛、惡心及嘔吐,翌日求診私家醫生。她於廿三日全身皮膚出疹,翌日到大埔那打素醫院求醫,同日入院。三名同行者及家人沒有出現病徵。

食署將到寓所及那打素滅蚊

黃加慶表示,女病人返港後忘記是否曾遭蚊叮,她入院前只到過居所附近的私家診所,加上大埔區的白紋伊蚊指數近月均錄得零,相信出現傳播的機會低。女病人返港時乘坐的士返家,黃加慶認為她乘搭的航班及到訪過的私家診所均毋須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說,寨卡病毒可透過白紋伊蚊傳播,本港三月份蚊患指數為百分之零點一,屬低水平。惟隨着雨季來臨,溫暖潮濕的天氣有利蚊子大量繁殖,相信蚊患指數將上升。署方將於女病人的居所及大埔那打素醫院五百米範圍內滅蚊。

自寨卡病毒在多個國家爆發以來,本港去年八月首次出現外地傳入個案,患者是卅八歲外籍女士,到訪中美洲加勒比海的聖巴泰勒米島旅遊時感染。第二宗個案是去年十一月,五十六歲男患者在中美洲被蚊叮後感染寨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