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鴻爪:閉門造美食車

一度萬眾翹首的美食車計劃推出兩個多月就無以為繼,被迫救亡,癥結在於美食車屬於典型的閉門造車,脫離香港現實,堅離地是也。

美食車在西方國家尤其美國大行其道,這不難理解,外國多是地廣人稀,旅遊景點並不容易找到醫肚嘅地方,飢腸轆轆之際,正好有美食車開過來,於是乎不理好醜,但求就手。西方人飲食簡單,隨便一個熱狗或漢堡就可以打發一餐,更重要的是,美食車因為不必付昂貴的租金成本,食品賣得比餐廳便宜,自然不愁客路。

香港則恰恰相反,人口密集,餐飲業發達,旅遊勝地離市區其實都很近,稍移玉步不難解決肚餓問題,美食車的存在必要性難免大打折扣。再說,本港美食車提供的食品不過是簡單食品,所謂「美食」乃言過其實,更致命的是售價比餐廳貴好多,分量又小,吸引力有多大不問可知。好比一個菠蘿包,一般麵包店低至五元有售,高至十蚊有找,而美食車的售價往往達二十元,外加一杯咖啡的話,埋單隨時四十多元,不能怪顧客敬而遠之。

至於說美食車不成功是因為位置偏僻兼不能流動,實非關鍵因素。香港到處人頭簇簇,而外地遊客雖較高峰期下跌,但一年仍高達五千萬人次之眾,想想看吧,整個日本每年接待遊客只有兩千萬而已。橘越淮而枳,在外國受歡迎,不代表在香港也能奏效。君不見美食車的倡導者鬍鬚曾,不是贏民望而輸選舉,大熱倒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