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徒空言 豈只單車難共享

「共享單車」近日進軍香港遭遇尷尬,不僅引發有關港人質素的熱烈討論,更凸顯港府在科技革命的大時代未能與時俱進,相關基建配套亦嚴重欠缺。說到底,香港要創新,首先是港府管治理念要創新,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得益於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共享單車近年在國際上大行其道,一河之隔的深圳市共享單車發展如火如荼,吸引不少港人北上體驗,頻頻道好。誠然,新事物出現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及問題,如無序競爭、車輛損耗嚴重等,電子支付的安全性也備受質疑,但瑕不掩瑜,共享單車好處多多,集綠色、健身、環保、便捷等優勢於一身,更重要的是,如今大城市無不面對車輛爆增及交通擠塞的大難題,共享單車被視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之一,因此受到居民的歡迎以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從這個角度看,共享單車在香港落戶出現一些亂象,包括支付系統有破綻,接連有單車遭惡意破壞等,其實不足為奇,甚至可視為營運成本的一部分,假以時日,當市場適應了共享單車的衝擊,有關問題可望減少。某程度上,輿論聚焦於港人的質素問題,或者共享單車享受免費停泊點對傳統單車租賃構成不公平競爭,乃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短視行為。對香港而言,阻礙共享單車發展的最大樽頸不在於定點泊車還是隨意泊車的爭議,而是港島及九龍幾乎沒有單車徑,而新界的單車徑又點不對點,經脈斷裂,加上建設速度慢如蝸行,延誤超支成為常態,致使單車運動根本難以普及。

人們還記得,前朝曾蔭權政府曾宣布將新界區多條線路連貫起來,打造一個新界東西大迴環、全長一百一十二公里的「超級單車徑」。十年過去,大部分工程仍未完成,重點工程的「屯荃段」更是胎死腹中。即使已建成的線路,也因為設計荒謬而危及使用者的安全,繼審計署年前炮轟單車徑設計失誤,早前又有本港單車發燒友在國際單車組織的社交平台上發文,嘲笑元朗一段二百米長的單車徑竟然斷開五截,只能推車而行,「超級單車徑」淪為「超級推車徑」,簡直貽笑國際。

這就難怪,單車運動在香港仍然是一種精英運動,雖然一再有健兒屢創佳績,為港爭光,惟對一般市民而言,踩單車只能是周末節日的奢侈享受,遠遠未能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港府所謂創造單車友好城市,其實是葉公好龍。

見微知著,從共享單車姍姍來遲,到智能手機電召汽車服務遭到挫敗,再到外地很受歡迎的民宿概念無法在港付之實施,在在顯示香港這座城市老態龍鍾,拒絕改變,拒絕進步,幾乎失去與時俱進的能力。這固然因為港府過分弱勢,動輒屈服於既得利益集團的壓力,更大的問題在於港府高官大都長居深宮,不食人間煙火,甚至不會使用最簡單的八達通卡,同他們講共享單車、電子支付、時代潮流,何異於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