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醫療百病生 磨刀霍霍向基層

公營醫療不勝負荷早就不是新聞,港府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動輒訴諸加價,一味將市民推向私營市場,顯然治標不治本。最怕加價令基層看病難進一步惡化,長遠令社會醫療成本進一步增加,得不償失。

無可否認,公院逼爆已成常態,不僅急症室輪候時間隨時長達十多小時,病人被迫睡走廊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如何卸下公營醫療包袱,港府費煞思量,一度欲推出醫保計劃將中產排除在公營醫療以外,豈料反應奇差,至今一籌莫展。左思右想,結果又是打加價主意。最新建議將急症室收費由一百元加至一百八十元,金額雖比原先建議的二百二十元低,但加幅依然高達八成,至於其他門診及配藥收費亦全面調高,預計年中實施。

儘管今次加幅不及原先瘋狂,但加價八成絕非小數目,對於基層來說尤為百上加斤。港府對此自是大條道理,聲稱目前急症室逾半病人都是非緊急,希望加價令這些病人轉投私家看症,讓真正有需要人士更快獲得治療。說得非常動聽,但正如病人組織指出,加價只會影響低收入人士的求診意欲,令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絕症,未來公營醫療成本只會更高;何況急症室使用量上升的同時,人口亦不斷增加,單純以加價壓抑自然需求增長,顯然是本末倒置。

誠然,有頭髮無人願意做瘌痢,如果經濟條件許可,沒有多少人願意耗費寶貴時間在公院輪候急診。港府一味加價,說穿了是對醫療亂象束手無策,既無力增加人手,又不願增加投入資源,惟有「懲罰」基層市民。「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受訪者一面倒批評當局置真正病人與濫用者一同受罰,毫無承擔,更擔心帶頭造成加風,導致私家診所跟隨,最終又是市民受害,可謂一語中的。

事實上,不僅市民對加價反感,公營醫生團體亦對加價有保留。由於現時加幅跟私家診所收費仍有一定差距,而且要將病人有效分流,根本之道是增加普通科門診名額。港府捨正途而弗由,如意算盤能否打得響,令人不無疑問。

說到底,當局善財難捨,斤斤計較,才是公營醫療百病叢生的最主要原因。前線醫護人手長期不足,「十個煲七個蓋」,市民求醫固然等到死,醫療事故長爆長有,才是最令人痛不欲生。表面看,港府用於公共醫療的開支年年增加,實際上公共醫療撥款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不升反跌,由十年前的百分之三點二,減至現在的百分之二點五,比發展中國家還不如。更不堪的是,醫管局疊床架屋,肥上瘦下,到底有多少資源真正用到前線人員和病人身上,不問可知。

生老病死皆不易,衣食住行樣樣難,已成為港人今天的生活寫照。一方面,港府庫房年年水浸,高官加薪多多也不嫌多;一方面嫌貧愛富,視基層為包袱,還動輒向市民開刀。這是香港的恥辱,更是香港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