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騙舊橋加新APP四個月呃半億

電騙案數字急反彈,首四個月呃錢逾半億,騙徒利用APP套帳戶資料的新招更「陰毒」。假冒入境處和內地官員的電騙案又見猖獗,首三個月呃錢四千萬元,而本月復活節四日假期就有十一人中招,被騙逾一千二百萬元。警方發現騙徒氹受害人下載應用程式(APP),並輸入銀行戶口密碼等資料,表面似保護受害人私隱,實則由第三方程式竊取資料,並封鎖受害人收到銀行通知的短訊,然後通過網上銀行「靜雞雞」掏空受害人存款,受害人發現時已遲,這類「套碼」新手法今年有增加趨勢,佔整體電騙案四成。

根據警方公布的數字,今年一月至三月,警方共接獲一百七十一宗電騙案,其中一百二十七宗有損失,共損失四千零五十八萬元,當中五成三是「假冒官員」,九十二宗個案中七十八宗有損失,涉款三千七百萬元,佔整體騙案損失的九成;其餘一成損失為「猜猜我是誰」和「虛構綁架」電騙案,分別涉款一百九十五萬元及約一百六十萬元,個案數字各佔總體的約兩成三。

攔截手機接收銀行提示訊息

數字顯示,「假冒官員」電騙案的中招機會高、損失金額大,但騙徒劇本大同小異,多數冒充入境處和內地公安、檢察院官員嚇受害人,指受害人干犯內地嚴重罪案,威嚇事主提供銀行資料助查,或繳交調查保證金以證清白。騙徒收錢的途徑主要有三種。第一,要求事主直接匯款至指定的內地銀行戶口,若事主有疑問,便會要事主親自到內地開銀行戶口,再親自將香港存款存入新開內地銀行戶口,令他們產生「自己開戶,應該無問題」的錯覺,但期間資料和密碼已被騙徒得悉,暗中轉走存款,這類手法佔四成七。

第二,呃受害人透露帳戶密碼及一次性驗證碼。當中一個刁鑽的手法是着受害人下載一個指定的手機應用程式,用程式輸入密碼等資料有保障,別人不會知道,亦毋須拿錢出來。受害人根據指示連結至假冒的內地檢察院官網,再按下網頁左上角的「網上安全監控軟件」圖片,安裝程式,較為常見的是一個名為「Protect」的應用程式,騙徒提供受害人一個「案件編號」激活程式,受害人想不到APP是假的,但一旦應用程式被激活,騙徒用第三方電腦全程「收晒料」,同時攔截手機接收所有訊息,包括銀行發出的提示訊息。其後,騙徒會利用密碼在網上銀行逐批轉走受害人存款。透露銀行密碼的個案去年九月開始出現,至今年首季有增加之勢,共有卅一宗,佔約四成,涉款近一千萬,而本月復活節假期發生的十一宗電騙案,共被騙一千二百四十五萬元,全部是洩露密碼所致。

面對面收騙款 今年拘四男女

第三,騙徒會要求面對面交收。今年首季有十宗案件是騙徒的香港同黨面對面收騙款,佔案件的一成半,警方今年至今共拘捕兩男兩女,涉嫌十一宗面對面收騙款,涉款超過七百七十二萬元。警方發現,涉大額騙款的受害人,不少人是向親友借錢繳交「保證金」,再次呼籲市民提高警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