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年都有部分已購入東江水未有供港,造成浪費。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東江水合約是不平等條約,認為應取消統包總額收費制度,改為按量收費,以免花冤枉錢。學者又指,東江水定價透明度低,建議參考港鐵可加可減機制,採用粵港兩地工資和物價數據來釐定東江水水費。
立法會日前組團到內地考察東江水供港情況,隨團的兩名立法會議員黃碧雲及盧偉國昨日出席電台節目。黃碧雲表示,考察團主要集中了解內地東江水供港系統,但對東江水水質污染問題則未有深入了解。
港府現時每年向內地購入定額的東江水,即使最後因為用水量偏低,而令部分已購東江水毋須供港,多付的水費都不能退還。針對港府明年將與內地簽署新一份東江水供港合約,黃碧雲指現時的統包總額購水做法不合理,過去十年只有一年使用到九成以上已購東江水,其餘年份只用到八成,去年更低至七成半,「一定要改變,呢個係不平等條約,因為統包制,每年畀多咗嘅錢唔係小數目,去年我哋就多畀咗九億元冤枉錢。」
黃碧雲指,十年前起,每年實際供港東江水水量已按本港實際用水需求而調節,她認為東江水水價亦應按量收費,「可以彈性供水,但唔係彈性收費,呢種政策邏輯係唔理性。」曾研究東江水政策的香港願景計劃高級研究員羅祥國亦贊同供港東江水應按量收費,他指現時的統包總額制度確保了本港在用水量急增時仍有水供港,反映有部分水價其實是「保險費」,他認為在按量收費之餘,粵港兩地政府可商討一個額外用水「保費」金額,保障供水量。
現時每單位供港東江水收費約五元,但供應深圳和東莞每單位僅約一元。羅祥國批評,東江水定價機制透明度極低,他建議參考港鐵可加可減機制,制訂水價方程式,利用粵港兩地每年的工資和物價變動來釐定調整幅度,並同時以人民幣「找數」,抵銷人民幣匯率波動因素。
盧偉國則認為本港人煙稠密,經濟活動發達,承受不到類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供水短缺情況,「(東江水)咁重要嘅民生一部分,呢個保險(統包總額)係重要嘅。」他又指,中方人員透露即使東江水改為按量收費,日後水價未必比現時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