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 港懶回收再造

歐洲等國盛行環保「Upcycling」(升級再造),抽出海洋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再製成新產品,如回收膠樽變運動鞋及新膠樽等,物盡其用,不過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批評港府處理垃圾方法與歐洲差天共地,「海事處撈到海洋垃圾後,唔分類,直接送去堆填區」,連最基本的回收系統也欠奉,令本港海洋垃圾踏上「升級再造」之路遙遙無期。WWF建議港府參考歐洲的一站式處理海上垃圾的做法,如讓漁民幫手把垃圾分類,在碼頭設分類回收筒等。

本港近年每年收集到約一點五萬噸海洋垃圾,數量驚人,當中不少屬回收物料,不過,WWF項目經理(海洋)楊松穎指本港現時未有善用該些物料,「部門將海洋垃圾送到堆填區,漁民則直接把垃圾倒番落海」。

環團籲港設一站式回收系統

楊本月初考察比利時、西班牙、法國等國後,發現各國已設回收海洋垃圾的一站式系統,值得港府學習。

楊舉例指,西班牙在碼頭放置分類回收筒,並鼓勵漁民義務或在領取補貼下,分出漁獲中的垃圾,再進行垃圾分類及倒入回收筒,善用人手幫忙分類,及後再安排回收公司到場回收,再攪碎物品成為製作新產品的原材料。

鑑於發泡膠盒容易有碎粒掉到海洋,容易令海洋生物誤以為是食物吃進肚,歐洲漁民已使用聚丙烯盒載海鮮,「比較厚身、不會有碎粒」。楊指,法國漁民甚至參照拖網方式,把垃圾拖到垃圾墊上。

倡漁民用聚丙烯盒棄發泡膠

楊松穎指,雖然本港打撈海洋垃圾由海事處負責,而漁民的漁船受牌照規限,未能提供幫手分類垃圾,但建議港府考慮讓漁民提供協助,他亦曾向海事處介紹垃圾墊,處方初步擔心影響海上船隻行駛,會繼續商討可行性。此外,分會下月安排香港仔漁市場的漁民試用仿照歐洲設計的聚丙烯盒,「比較聚丙烯盒與發泡膠盒兩小時內的融冰情況」,如效果理想,冀說服漁民逐步轉用該盒,惟楊指暫未清楚兩者成本本相差多少。

記者 劉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