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篤數湊數 形式主義

今年「七一」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港府大手筆預留約六億四千萬元舉辦三百多項活動,但大手筆未必保證有好效果,結果是「出閘脫腳」,最近罕有地由建制派議員率先開火,炮轟部分活動不但與回歸二十周年無關,更離譜的是有「篤數」、「湊數」之嫌,諸如沙田區清潔「三無」大廈、全港國際氣候跨課程專題比賽、持續性的長者服務等,竟然都榜上有名。如果以同一思路去分析,如果連同地區層面掛上回歸二十周年的主題活動,更會發現「湊數」只是冰山一角,真正數目一定不止如此。

其實當局想於「七一」凝聚全民參與氣氛,絕對可以理解,但到實際操作層面,又落區又派禮物,名義上送暖,但連區議員在大時大節派糉、派月餅等都引起外界議論紛紛,故凡涉及派發禮物,當局就更加應該謹慎行事。而同一道理,活動的數目應該是重質不重量,與其「篤數」被踢爆「濫竽充數」,不如把心思用於人心回歸的工作。

正所謂知易行難,人心回歸這四個字,過去二十年都予人有名無實之感,香港雖然回歸並實行一國兩制,但八十後、九十後在身份認同上,香港人的本位意識仍然強烈,根據一間大學於去年所作的調查顯示,有四成二受訪者形容自己是「香港人」,兩成半認為自己是「中國的香港人」,如再仔細分析,十八至二十九歲受訪者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更創出新低。

可以預期,今年「七一」前,會有更多涉及身份認同的調查出台,但人心回歸、身份認同等工作非一朝一夕能有成果,要持之以恒才可能有寸進,除了摒除不必要的「篤數」形式主義,免除報喜不報憂的思維,再進一步來說,對於港獨思潮的步步進逼,當局更應打正旗號,正本清源,從國民教育、青少年工作等方面入手,把問題說通說透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