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違規帶團成風政府消極

政府漠視「不合作運動」嚴重性,懶理入境團旅客保障。去年初起,旅遊業界因不滿香港旅遊業議會收緊登記店舖的購物指引,發起「不合作運動」,事發至今一年多,本報記者在多個內地旅行團上落客熱點視察,發現約六成負責接待的導遊及旅遊巴依舊「不合作」,既不佩戴導遊證,旅遊巴亦無標示旅行社名稱及團號等。事實上,旅發局預計今年訪港內地旅客人次會較去年銳減三成多,惟旅議會接獲的投訴個案卻有上升趨勢。有立法會議員直斥,旅遊業監管局要稍後才成立,政府應主動與旅議會商討解決方法,以免有人利用灰色地帶,違規帶團,若旅客遇上不滿,較難追究。

「香港導遊、旅行社叫甚麼名字?我不知道。」每日有數以百計的內地旅行團訪港,但當中不少專門接待訪港團的本港旅行社,涉違規帶團,疑未有向香港旅遊業議會登記內地旅行團的團隊確認書。事件源於旅議會自去年一月一日起,收緊登記店舖的購物指引,此舉惹來部分業界不滿,並發起「不合作運動」,即導遊不掛證,旅遊巴不張貼車頭標記紙,並無顯示旅行社名稱及團號,甚至團隊可能會被帶往未有登記的店舖購物,旅客若遇上不滿或貨不對辦時,恐難以投訴。

內地客大減 投訴卻飆八成

根據旅發局預測,今年整體訪港旅客為五千多萬人次,較去年少約百分之二,其中內地客為四千多萬人次,較去年銳減百分之三點七。然而,內地旅客人次大減,投訴個案卻有上升趨勢,旅議會資料顯示,去年一至二月,旅客的投訴個案共二十一宗,惟今年同期上升至三十八宗,增加逾八成,當中主要涉及內地旅客。

該個「不合作運動」持續至今,記者近日在訪港的內地旅行團旅客出沒熱點視察,例如在尖東海旁停車處,全日不停有旅遊巴上落旅客,數小時內粗略點算,每五輛旅遊巴,便有三輛沒有貼上車頭標記紙,亦未有顯示旅行社名稱及團號,部分只標示導遊名字。來自河南的旅客張小姐坦言,對香港的導遊名字及旅行社一概不知。

無貼車頭標記 不知旅社名

北角碼頭則是另一個旅客出沒熱點,每日傍晚有大批旅行團旅客乘搭小輪,暢遊維港,大批旅遊巴停泊在渣華道等候旅客,記者發現,每三輛旅遊巴中,便有兩輛沒有貼上車頭標記紙,無顯示旅行社名稱及團號。此外,在灣仔金紫荊廣場及九龍城碼頭,同樣有類似情況,不少旅遊巴未有顯示旅行社名稱及團號。

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黃進達指,業界發起「不合作運動」已持續一段時間,這會令旅議會追查有關導遊及旅行社資料時,遇到一定困難,尤其旅客投訴時,更要花很多時間去查證。他強調,佩戴導遊證及在旅遊巴展示旅行社牌照號碼措施,並非新規定,業界的「不合作運動」,會損害旅遊業利益及香港形象。

港府上月宣布,將於憲報刊登《旅遊業條例草案》,並於上月底提交立法會首讀及二讀,該條例草案旨在成立獨立法定機構旅遊業監管局,為旅行代理商、導遊及領隊的發牌制度及規管訂立法律框架,並會引入制衡機制,如設立獨立上訴委員會,以處理針對旅監局的決定或紀律制裁命令的上訴,又會加強旅行代理商的發牌制度。

旅監局最快兩年後才成立

「參與不合作運動嘅旅行社,明顯較以前增加,因為好多旅行社認為登記要受旅議會規管和懲處,但唔登記就有彈性,唔怕被捉,亦唔怕被罰。」旅遊業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批評,「不合作運動」是與旅議會抗爭,卻令內地旅客對香港反感。他估計,旅遊業監管局最快在兩年後才能成立,擔心有業界會利用這段真空期間違規帶團,加上違規旅行社可以藉着改名,又再重新經營,即使日後旅監局成立,也難以追究。因此,他認為當局應該作帶頭角色,主動與旅議會商討相關對策,堵塞漏洞。

圖 / 文:專案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