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辦設計現斷層 創客憂港局限冒險精神

【本報訊】消費文化及金融主導令本港創科發展緩慢,近年社會大力推廣「動手造」,但不少人以為創客文化是「來路貨」。作為本港四大傳統工業之一的玩具業,其實早便孕育出一批「創客」,更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蜚聲國際。有手辦公仔設計師慨嘆即使手藝受國際追捧,但從不受本港社會重視。行業雖然機遇處處,但卻無人投身出現斷層,近年本土思潮更加異化為本土市場,擔心一代人的老去令行業沒落,批評社會風氣及制度不鼓勵年輕人冒險,失去土壤培育「創客」。

重商業 輕設計 觀念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低迷,導致不少漫畫版權外銷香港,孕育出一批本港手辦原型師,將畫紙上人物立體化,成就本港玩具業風光的日子。

二千年由廣告繪畫師半途出家、成立猿創作的設計師馬志雄,見證着最後的原創浪潮,一再強調香港原創玩具業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不乏出眾設計師,但十幾年來目睹「重商業、輕設計」的風氣,幾乎每年都有人轉行:「生產件貨成百萬都畀,但係設計費係零,有啲客用一、兩個訪問就想耍走你!」

入行卅年的手辦公仔原型師黃偉麟,則擔心本土意識扭曲令下一代不敢冒險,「(港人)觀念太窄,只講考試成績係會出Worker(工人),但唔係Maker(創客)!」時至今日,本港原型師只剩不多於五人,黃稱內地市場已經成形,原創手辦公仔可與電影、甚至商品等連成龐大產業鏈,直指社會風氣令港失去「創客」土壤,「喺香港參展啲人會問有冇水位炒,但台灣人會問有乜創作意念!」

創作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本周末於校園舉辦「Maker Faire HK 2017 × 造大世界」,逾一百五十個本地及國際創客同場展示如何用雙手「造大世界」。市民亦可參加工作坊動手製造,包括用舊衫鈎織杯墊、編寫應用程式、拼砌機械人模型車、甚至用3D食物打印機下廚,體驗從無到有的滿足感,喚醒香港人的創客本性。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