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護山老友記

行山遠足成風,惟部分行山人士不自律,垃圾遍布山野。為保持香港郊野景色壯麗,有心人默默為郊野打掃,當中包括退休長者。早前一段行山伯伯挑起多袋垃圾下山的短片,成功吸引逾萬人點擊,發起執垃圾活動的團體創辦人坦言,每周走到不同山徑清理垃圾,見盡香港「垃圾山」,有時垃圾多到帶不走,令人汗顏。

「每次都執到至少好幾袋垃圾,有時重到拎唔走,有次行蚺蛇尖執到八袋垃圾,惟有打電話去政府部門叫佢哋清走。」李正去年起籌辦「清徑先鋒」,逢周二與一眾成員游走山徑清理垃圾。

自製裝備清走垃圾

早前他們十多人走到南丫島行動,雖然成員中大多為退休人士,半數更已年屆六十歲,但人人體魄強健,小輪甫抵達索罟灣碼頭,他們便自動自覺取出自製裝備。「身後嗰個係改裝月餅袋,膠樽就會擺喺裏面,咁樣可以袋走更多垃圾。」現時六十八歲蓄白鬍子的Steve表示,行山清理垃圾要「捐窿捐罅」,走過不少狹窄山路,更經常被樹枝糾纏及刮損,裝備少不免會出現破損。

垃圾袋也常被刮穿,李正指有時須換三個垃圾膠袋才行畢全程。行山執垃圾看似簡單,但當中學問不少,他指現時清走的多為膠樽、廢紙及鋁罐等,因塑膠最難分解,成員看見塑膠必不放過,惟玻璃樽及較重物品他們則未必清理,因玻璃樽較重,容易弄穿垃圾袋,一不小心打碎,更可能刮傷其他行山人士,故他們清垃圾要慎重選擇。

山徑上垃圾無奇不有,滅火筒及長度逾一米的橫幅,亦可於南丫島尋獲。橫幅因太重,李及其他成員惟有折返,合力搬回起點附近垃圾站。他指山上雖設有垃圾桶,但並非時常有人清理,而且山上小動物會於垃圾桶覓食,誤吞或影響身體,他建議行山人士除了將垃圾放入垃圾桶,最好是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享受美景同時,為大自然盡一分力。

「清徑先鋒」招募參與

「清徑先鋒」社交網站目前有近二百人加入,活躍成員近三十名,清理山徑的路程多為十公里以下,預計四小時可完成七至八公里,行山初哥同樣適合。李指團體由行山愛好者組成,希望召集更多人參與保護大自然工作。他指團體發展較預期理想,期望四至五月可舉辦假日及親子組別,讓更多上班族及小朋友參與,推廣及教育更多保護大自然訊息。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