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力弱自閉童易焦慮

學童每逢返學便嗌「肚痛」,未必是偷懶的藉口。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適應力較低的自閉症幼童,面對升小學等環境轉變時,容易陷入焦慮不安情緒,引發類似異常行為。有年僅五歲的學童因懼怕被老師責罰,半夜發噩夢驚醒大哭,甚至持續失眠。一項本地調查顯示,約三分一受訪自閉症小學生,同時受焦慮情緒影響。

協康會為自閉症學生進行焦慮情緒調查,安排二百五十名就讀主流學校並確診自閉症的小學生,填寫焦慮量表,透過二十條情景題,了解受訪學童於生活中感焦慮的頻密程度。結果發現,三成三受訪者同時受自閉症及焦慮情緒影響。三成七初小受訪學生擔心學業成績欠佳;另有三成三受訪高小學生擔心前途問題。

抗拒上學 未踏校門已作嘔

精神科專科醫生曾韋僑表示,自閉症患者因腦部發展緩慢,社交能力及適應力較弱,逾四成患者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機會患上焦慮症,需靠家長平日細心觀察,無故手震、失眠、肚瀉、抓頭皮及咬手指甲等行為,有可能是焦慮情緒作怪,若情況持續兩至四星期,家長需要尋求協助,安排子女接受心理輔導治療。

教育心理學家羅婉萍說,自閉症學童性格傾向多疑丶固執,容易積累不合理焦慮,例如老師責備班上其他同學,患者卻以為老師責罵自己,「甚至街上有曱甴,都會諗自己會唔會掂到?掂到之後會唔會死?」曾有學童抗拒上學,未踏入校門已不停嘔吐,但經醫生診斷卻無發現身體不適,叫家長不知如何應對。

訂階段性目標 拆件式克服

羅婉萍教路,家長先讓子女在紙上畫一粒「定心丸」,上學前放在校服口袋中,增加安全感。長遠可訂立階段性目標,鼓勵子女「拆件式」克服恐懼,「如果好驚蜜蜂,可先將蜜蜂化為卡通圖片,逐步換為像真度較高的相片,慢慢提升子女的接受程度。」

吳太的兒子今年六歲,四歲時確診自閉症及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五歲讀K3後出現焦慮情況,經常發噩夢被老師責罵,半夜驚醒大哭,持續失眠,害怕上學。小男孩升小一後,被投訴在課室騷擾同學。現時每星期需接受兩次感覺統合運動訓練和行為認知小組治療,情況有所改善。

記者關琛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