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營機構五年間全軍覆沒

【本報訊】數碼聲音廣播技術始於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惟本港遲至二○○○年始進行公眾諮詢,得出的結論是政府應採取市場主導方式推出數碼聲音廣播。惟事隔九年後,政府始決定分階段推出數碼聲音廣播服務,二○一一年正式發出有效期十二年的牌照予三家商營機構,即新城電台、鳳凰優悅及dbc,連同香港電台在內,全數於一二年內先後投入營運,合共提供十八條頻道,頻道之多一度冠絕廣播業,誰料最終全軍覆沒。

三家數碼聲音廣播商營機構曾經雄心壯志,在全港派發免費數碼收音機予職業司機,又從模擬廣播電台挖來知名唱片騎師,以吸引聽眾,可惜無法改變市民的收聽習慣,鳳凰優悅開台後四年,即一五年九月率先跳船,交還牌照,其後新城電台及dbc陸續還牌,最終由公帑營運的港台數碼聲音廣播亦因政府「滅聲」而要畫上休止符。至於如何處理數碼聲音廣播終止後留下的閒置頻譜,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回應指,有關頻譜即216至223兆赫已編配為可作提供數碼聲音廣播及其他電訊服務,如固定鏈路及流動電視,有關頻譜日後會繼續被編配為同一用途。

芬蘭新加坡亦未獲成功

其實,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數碼聲音廣播發展,也不是全部獲得成功,其中芬蘭及新加坡分別早於一九九八和九九年已推出數碼聲音廣播,但一直未成氣候,最終分別在○五年及一二年終止有關服務。而成功的例子則有挪威及英國,兩國分別早在一九九五年推出數碼聲音廣播,收聽率分別達六成及三成二,成功融入當地人的生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