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救情侶感自責內疚

【本報訊】消防總隊目邱少明搜救期間不幸殉職,被困亂石山澗獲救的姓溫(卅二歲)休班警員及其姓劉(卅歲)女友,在他們由直升機送抵醫院時,旋即遭大批記者包圍,被問及意外中有消防人員殉職,坐輪椅的溫男僅以背囊遮面,劉女則躺臥擔架床閉起雙眼,兩人不發一言,未有回應記者提問。

二人遭起底 即刪社交網專頁

據了解,遭指摘的溫姓休班警員為機場特警,身材魁梧,其姓劉女友為機場保安公司的職員,兩人均熱愛戶外郊遊,男方不時在社交網站專頁,分享結伴揹着背囊、拖手行山的溫馨甜蜜照,並貼出兩人在各處高山留下足迹及風景照。昨日事發後,溫對有消防員因為拯救他們而意外殉職,感到非常自責和內疚,情緒異常低落。有網民斥責在前日大霧微雨、能見度低的惡劣天氣下,還要行「非一般路徑」,「咁嘅天氣都行山,累死人累咗人哋屋企!」十分累事。兩人面對網民起底及人身攻擊,迅速將社交網站專頁刪除。

攀山專家籲勿跟風挑戰險地

另外,香港山多平地少,近年政府鼓勵全民運動,最好養成每日運動卅分鐘的習慣,山上風光明媚,自然吸引市民選擇行山及「遊山」拍照。不過不少行山人士為求向難度挑戰,在未有周詳計劃下以身犯險,致近年涉及攀山意外的數字不斷攀升。攀山專家鍾建民指,最近在網上發現一個「非常危險」現象,「好多人喺乜都冇(裝備)嘅情況下,就爬啲特別地方,最後只係為咗影幅相;情況就如面對一道峭壁,佢夠膽咩都冇(裝備)就咁爬,在我角度就非常危險」。他警告倘此風氣不及時遏止,「悲劇必會接踵發生」,希望「多啲人能提高警覺」。

鍾認為,天氣對行山路線的影響不容忽視,他舉例指:「如果你秋天行吊手岩可能冇事,但夏天行就好辛苦甚至乎中暑,而前日行山又濕又滑,相對較危險。」此外,行山裝備愈好,危險性亦能相對減低,「好似你着行山鞋同涼鞋,已經好唔同」。他強調行山者出發前,應先作周詳計劃,並視乎當時天氣、環境及自己身體狀況評估,「可以每個人唔同,所以通常所講嘅難度幾粒星,只係參考」,謹記量力而為。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