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諾獎難題折射中國困局

最近中國房價繼續大漲,人們在驚愕無奈之時,社交媒體開始流傳各種段子,都和房價、經濟有關。比如學歷不值錢但學區房值錢,為甚麼?近半上市公司利潤不夠買京滬深的一套房,但賣掉百分之一的股票卻可以買幾套房。房市和股市哪個泡沫更大?《人民日報》說:失去奮鬥,房產再多也無家可歸。網友評論:失去房產,奮鬥再多也無家可歸。哪個觀點更正確?網民調侃,解決了以上三題,足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房二代不上學不上班

中國房價高,房價中最高的是學區房,即好的中小學周圍的房子。因為上學、買房都和戶口有關,擁有學區房,孩子上學不需要花錢求人,不必交高昂的教育贊助費,因此學區房自然價高。更重要的是,上好中學考上好大學的概率大,將來孩子的就業和事業發展看好,買學區房的綜合回報率高,房子也好賣。

但殘酷的現實是,有太多的人即使是名校畢業,事業有成,也想讓孩子上名校,卻買不起學區房。網傳一對清華北大畢業的夫妻,買不起學區房,上網感嘆。網友回覆:看看你們的例子,還有必要買學區房嗎?

中國教育的擴張,特別是教育產業化的大躍進,帶來了品質的滑坡,教育的社會評價和回報降低。過去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在是學甚麼本事,都不如有一套房值錢,有兩套以上房出租生錢。從大處來說,雖然早已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但無論是現在的首富王健林,還是曾經上榜的首富嚴介和,以至意見領袖潘石屹、王石、任志強等,哪個不靠房地產發家?從小處來說,很多城市周邊,由於上輩打拚置業,或者因為拆遷補償,擁有多套房子,出現了許多「房二代」。他們不上學,不上班,每天就是靠房租游手好閒。要是有人勸他們上學上班,他們振振有詞地回應,這些房客都上過大學,卻買不起這樣的房;他們都有工作,還經常拖欠房租。既然這樣,上學上班有何用?

比房市更虛高的是股市。由於中國的股市是政策市,政商勾結,為了上市,各種造假買通。一旦上市,更是在資本市場大肆圈錢,無心生產經營。很多公司都是虧損,沒有利潤,更常年不給股東分紅,靠各種消息炒作、重組融資。房子擠掉泡沫,最終還有居住使用價值,而許多股票,除了概念和外殼,甚麼都沒有,就靠資本和消息,換來炒去。

難關重重創業不容易

官媒說失去奮鬥,房產再多也無家可歸,是鼓勵人們創業奮鬥,成名成家。這幾年隨着官方推廣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理念,很多人賣房或抵押房產去創業。但折騰了幾年一看,公司資產不如一套房子,不僅增長率不如房價上漲率,每月所獲收入還不如出租房子。更主要的是安居樂業,既不能安居,創業又艱辛,樂趣也沒有了。在中國創業何其難。政治的限制,行政的管控,各種准入門檻,高昂繁多的稅費,政府不斷扶持的國企做大做強的擠壓。就像房價一樣,表面上是開發商的暴利和市場的投機心理,深層是政府不斷賣高的地價、各地無一例外的土地財政、房產借貸,以及附在房地產上的幾十項稅費,共同推高了房價。與其說個人命運繫於房價、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不如說中國政治經濟的畸形發展,造成了現在的困局。

以上的諾貝爾獎難題,表面上是經濟、教育的問題,背後則有政治的原因。類似的還有一個「錢學森之問」:為甚麼中國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錢學森經歷過民國教育,在美國學成又回國效力,可以說他對中國過去的教育、現在的教育和美國的差異,都很清楚,知道最主要的差異還在於政治。他這樣問其實是明知故問,無奈的感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