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 暴食 恐患季節性抑鬱

踏入冬天或天氣突然轉涼,你會日瞓十幾個鐘和不停吃,狀態似「冬眠」?小心患上季節性抑鬱。精神科醫生指出,這些患者周期性出現抑鬱,平時精神狀態正常,但在指定季節陷入抑鬱,病況持續數月,嚴重者更有自殺傾向。曾有外國研究指出,冬季日照時間較短是高發期。醫生相信天氣不穩的轉季日子,病人都有機會發作。多做戶外活動接觸陽光,有助減患季節性抑鬱。

當情緒持續兩至三周低落、身體缺乏動力,對周邊事物不感興趣,失眠、食欲不振及體重下降,有機會是患典型的抑鬱症。私人執業精神科專科醫生曹國柱說,季節性抑鬱是連續在同一季節出現思想負面、難集中精神等抑鬱症病徵。但病情非長期持續,只在入冬或轉季病發,且睡眠時間特長,食量大增,專吃高澱粉質或碳水化合物食品,而體重上升。

日照短 打亂神經網絡

當天氣凍及日照時間短,人體負責控制作息和情緒的血清素水平下降,褪黑素水平上升,情緒易受影響。曹國柱說,腦內神經網絡負責調整生理時鐘、食慾、睡眠及情緒,日照時間短會令神經網絡被打亂。

港氣溫平均 斷症添難

美國曾有研究指出,當地較北、較寒冷的阿拉斯加州,冬季出現抑鬱症狀的人口達一成,對比美國南端較溫暖、日照時間較長的佛羅里達州,抑鬱症狀人口僅百分之一點五。本港季節性抑鬱症患者不多,除了因為本港氣溫不算太極端,有機會因病人不為意而斷症較困難。

季節性抑鬱可以藥物及非藥物治療,現時會使用血清素調節藥物、去甲基腎上腺素等藥物抑制症狀。非藥物治療方面,曹國柱鼓勵患者維持常規上學、上班等活動,同時爭取機會進行戶外活動如行山,不但可接觸陽光,又可維持正常社交,保持心情開朗。本港少部分醫療機構可提供光照治療,調節患者的腦神經網絡,改善抑鬱情況。

本欄與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和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月最後一個周五刊登。

記者 戴碧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