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布辦手帕

「汗手遺香迹,痕眉染黛煙」,手帕不僅可勝任拭淚抹汗等俗務,更可表現細心體貼,以及寄託男女相思之情。惟生活習慣改變,手帕已被紙巾取代,連累大量樹木被砍伐,亦令堆填區壓力沉重。Agnes、Howard及David三人,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妙計,將棄而不用的「布辦」送到非牟利團體,在一班基層婦女的巧手之下,加工成手帕,希望這方寸隨身之物,既有助保護環境,同時可促進社區經濟。

原以為布辦所剩下的只是布碎,但展開時,當中不乏真正的「一匹布咁長」。Agnes解釋,因布辦有最低生產量,即使部分用於測試會否「甩色」及「縮水」,或供買方「睇辦」,但一般仍有近七成布辦布料未有用途。她的家人經營布匹生意,去年初因搬遷辦公室,而無法再儲存大量布辦,遂在荔枝角街頭發起「派布」行動,「時裝工業生產嗰陣已產生好大污染,布辦本身質素又好好,加上對啲布好有感情,所以想減少浪費。」

派布行動反應非常熱烈,短短兩日已吸引近千名市民。Agnes笑指,當時尚未為布辦想好出路,直至接獲Howard及David的來電,他們建議將布料縫製成手帕,同時減少浪費布料及紙巾,「佢哋留意到身邊嘅人,每日都會消耗好多紙巾,所以產生呢個諗法,一星期後已寫好計劃書畀我睇。」

幫補婦女收入 減少浪費紙巾

「留喺本地生產,一嚟可以減低運輸時嘅碳排放,二嚟基層婦女只要得閒,就可以開工,有個幫補收入嘅途徑。」Agnes指,三人其後成立「The Chief Project」,將布辦送到位於觀塘翠屏邨的香港婦女勞工協會,在基層婦女的車工下,脫胎成一條條精美手帕。Agnes謙稱,三人所做的只算是略盡綿力,「唔敢話有咩宏願,只希望有啲低收入家庭,可以因為咁而每星期食到一餐四餸一湯。」

雖然普遍港人存在「貪方便、怕污糟」的觀念而濫用紙巾,在一時三刻難以改變,為推廣「布辦手帕」帶來困難。但Agnes指,他們的理念已被漸漸接納,「有位客人一口氣買咗四十八條手帕,話要每個親戚送兩條;又有人買嚟做賀年禮物。慢慢大家了解到,其實手帕都一樣咁衞生,用上嚟亦都唔麻煩。」

圖︰李西全

文︰呂耀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