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少女音符代語言

少女青葱十指在琴鍵上狂舞,《黃河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黃河船伕曲》旋律頓時流瀉滿室。廿歲的林楓源四月十一日將登上香港大會堂舉行獨奏音樂會,獨奏貝多芬等多首名曲,並夥拍廣東珠江交響樂團演繹《黃河鋼琴協奏曲》。在香港成為職業演奏家非易事,小妮子朝這方向艱苦練習,演奏時纖纖身影隨澎湃樂聲晃盪,有如《黃河船伕曲》的船伕,堅定地在怒濤中勇往前行。

林楓源四歲起習琴,八年前跟隨音樂家邱天虎學藝,十四歲時在多項國際音樂比賽奪冠,確立職業演奏家的目標。邱老師讚許林楓源兼具詮繹每粒音符的感性天分及記憶力強的理性天賦:「搞藝術嘅人感性佔多數,理科人做醫學就理性,佢身上兩種都有」。去年九月她考取英國聖三一音樂學院二級文憑時,獲考官讚揚為十三年來最出色考生。

為奏抗日名曲狂看戰爭片

成功非僥倖,去年文憑試畢業的她,指中學時每日花最少六至七小時練琴,表演和比賽前夕更長達九小時,她放學後先專注練琴,翌日清晨四時起床做家課,不練習反而不自在,因為鋼琴如摯友是最好的傾訴對象。「我唔係好善於用言語表達感受,呢十隻手指可以幫我個腦講出嚟。人大咗,情緒複雜咗,發現音符可以解釋到感受。原來唔需要言語,音符就可以表達到」。

去年她遠赴烏克蘭與烏克蘭國家交響樂團合作,錄製《黃河鋼琴協奏曲》及個人專輯,亦與廣州愛樂交響樂團合作協奏《黃河鋼琴協奏曲》。為了在演奏會令取材自抗日名曲《黃河大合唱》的作品神髓演繹出來,她正多看戰爭片,增加對歷史的認識和豐富感情。

「有掌聲已經係最好嘅快樂」

邱老師認為本地教育制度不大鼓勵專才發展,體育界難以孕育奧運精英,音樂界也少見郎朗等人才。猶幸林楓源獲父母支持,今年會報考美國的曼哈頓和波士頓音樂學院,朝志向邁進,望將琴音帶給觀眾:「我享受我嘅音符、我嘅琴聲可以打動觀眾,有掌聲已經係最好嘅快樂。」

記者曾海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