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風雲:正視歷史的勇氣

上月港島薄扶林一個地盤掘出五百磅巨型戰時炸彈,警方不敢掉以輕心,大範圍封鎖路面,拆彈人員重裝上陣拆彈,最終有驚無險。現時拆彈有先進儀器和保護裝備,算是十分安全,可有想過二戰後德國戰俘赤手空拳拆彈,犧牲了不少性命?

丹麥和德國合拍的電影《十個拆彈的少年》,就是改編自真實歷史,描述二戰後一隊德國少年兵,被迫徒手拆掉納粹埋在丹麥的二百多萬個地雷,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筆者最深刻的是一對十來歲的孖生兄弟,他們一直互相扶持,無奈弟弟突然被地雷炸死,哥哥不能接受殘酷現實,終於走上自毀之路,看得人不忍直視。

納粹德軍發動戰爭,蹂躪生命,可謂死不足惜,但德國卻能吸取教訓,除了承諾永不發動戰爭,更親身向猶太人認錯,直到今天仍向受害者家屬作出賠償。這些年來有關納粹的二戰電影多如雨後春筍,證明日耳曼民族有正視歷史的勇氣,不迴避錯誤,值得尊敬,比較之下,更顯得日本有錯不認的無恥和窩囊。最近名古屋APA酒店因為擺放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右翼書籍,引起中日一場不小的外交風波,名古屋市長竟然死撐酒店沒錯,堅稱沒有大屠殺發生,這是典型的極右軍國主義思想,也是日本至今不能獲得鄰國尊重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