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進入立法院後,與民進黨的關係若即若離,有的政策支持民進黨政府,例如年金改革;有的強烈批判政府,例如一例一休;有的在民進黨內拉一邊打一邊,如同志婚姻。
幾個月下來雙方關係緊張多,和諧少,於是先有民進黨人士感嘆時代力量到底是敵是友,接着紛紛在中常會上當着主席蔡英文面猛批時代力量,而且在時代力量的黨慶,民進黨也沒有派人前往參加,凸顯雙方關係真是尖銳。
民進黨立委對蔡主席訴苦,是因為這屆立委選舉,假使主席不堅持禮讓,時代力量不可能有目前三席區域立委。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要忘了假使蔡主席在立委投票前夕不訴求危機感,強烈呼籲綠色選民在不分區選舉不分票把票集中投給民進黨,時代力量當選不分區立委的恐怕會從三席躍升到七、八席。
可見,大綠小綠既敵且友,既聯合又競爭早就開始了。事實上在色彩上同屬於一翼的不同政黨,既聯合又競爭向來是民主國家的常態,過去那樣,現在也這樣;西方國家如此,台灣也不可能不同,民進黨與時代力量的競爭在所難免。
雙方如果競爭力道過當,副作用鐵定大;但是不能否認,競爭也使大黨不至於獨大而落入權力傲慢和腐化的陷阱。
現在大綠固然有人憂心忡忡,擔心大綠版圖會不斷的被小綠嚴重侵蝕,但是也有人不把小綠看在眼裏,他們認為小黨經常面臨路線不過激則沒辦法和同色系的大黨區隔,一過激又怕被中間選民拒絕,陷於擴張困難的窘境。
的確在路線上的兩難是時代力量的處境,造成了他們很有趣甚至弔詭的行為模式,一方面他們很自覺地以自己年輕沒有包袱去吸引人,經常顯得在政策的選擇上很放得開,很進步,很有格局氣勢。
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往往又在自以為有氣勢的考量下,選擇了很談不上格局和氣勢的政策,而不自覺地流露出拘謹心態。
例如,既然民進黨一談到修憲就閃爍其詞,時代力量就區隔性地堅持憲改,這看來是有格局有氣勢了,問題是他們選擇的憲改案並不是大格局的中央政府體制,而是十八歲公民權、廢一國兩區、廢省三個案。
不必懷疑,他們這三案都有進步性,但是他們提出的策略性考量也很明顯:十八歲公民權案是要強化他們對年輕人的號召力;廢一國兩區、廢省兩案則是要鞏固墨綠的盤。提案有策略性考量無可厚非,但是色彩太明顯,格局自然顯得不夠大,不切中時代和多數民眾的需要,也因此對動員民眾和擴大支持效果不會高。
辜寬敏的基金會曾做過民調,發現直到二○一五年三月,支持十八歲公民權的只有百分之四十八點四,這樣的支持度距離讓這案子跨過修憲門檻很遠。
同樣民調又發現中央憲政體制的改造,二○一四年六月到二○一五年三月間呈現從百分之六十六,百分之七十三點九到百分之七十九點七的強烈上升趨勢。這樣高的民眾支持度,民進黨有其內部的權力考量而不要,力爭上游的時代力量也不提,這種捨大就小的作法實在算不上明智。
無論如何,如何突破小黨常遇到的格局陷阱,如何迫使民進黨跟他們做更高難度和更有良性內涵的競爭,將是時代力量能不能進一步成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