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冊人數眾多,上樓的等候期時間超逾四年半,基層市民之不滿可想而知;中產人士受資產限制只能寄望買私樓,情況同樣可怕,小家庭要不吃不喝十八年才能置業。房屋問題廣受社會關注,實在不難理解。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指出,「住的問題影響了家庭結構,扭曲了價值觀:不少人的目標就是盡量賺錢買樓供樓,年輕人選科和擇業都要向錢看」。有關的描述非常寫實。
政府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展開研究,進行公眾諮詢。據估計,到二○四六年時,土地需求最少四千八百公頃,即使用盡一切辦法、短中長期土地供應能如期落實,仍需再物色最少一千二百公頃。下屆政府必須認真研究,如何長遠增加土地供應。
曾蔭權治港七年,浪費光陰,導致今日房屋問題之尖銳及嚴峻。當年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訪港,直指特區政府之不作為,對特區管治形成隱患。王光亞公開批評特區政府,「房屋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經濟問題,倘若處理欠佳,就會變成政治問題。」王光亞不幸言中,今日市民正承受苦果。
下屆政府要在執行力上下工夫,加快各項工序的速度,有效建立大規模土地儲備,增加與大發展商對土地議價的能力。此外,本港樓宇的空置率頗高,政府可引入空置稅,對每年空置超過半年以上的非自住物業徵收空置稅,將有助私樓市場向健康方向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