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在您手:標靶治療更勝化學治療

治療癌症會使用「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如果把「標靶藥物」比喻成有追蹤功能的導彈,對準癌細胞攻擊,那麼,「化學治療」很多時被比喻為核彈,無論好壞細胞也統統攻擊。

「標靶治療」是醫學上的大突破,有一段很重要的歷史。數十年前,科學界已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人身上發現「費城染色體」,此染色體中會致癌的BCR-ABL融合基因,最後產生不良的融合蛋白,指令白血球不正常生長,這就是此類白血病的成因。

對準目標攻擊 減嚴重副作用

未發現此基因前,醫學界使用「核彈」攻擊,用化療藥物把所有血細胞消滅。但這種方法令骨髓大大受抑制,令病人出現嚴重貧血、血小板數量下降等嚴重副作用。後來,因為「費城染色體」的發現,醫學界於1990年研發出針對由該基因產生的融合蛋白為目標的「導彈」,「導彈」只會對準不良的蛋白發揮作用,令其失去功效,叫白血球不再不良生長。

由於此類「導彈」只會對準目標而不會攻擊其他地方,因此無辜受災大大減少,副作用比「化學治療」少得多。此外,「導彈」的治療功效相比下高達九成,比只有五成以下成功治療功效的「核彈」(化療),實在是醫學一大進步。

此後,不同的癌症開始發現其「幕後黑手」(引起癌病的內在目標),進而研發出不同的標靶治療,治療成效也大大提升。可惜,癌細胞的生長往往不是全因單一的潛在黑手而成,當我們對準一個目標攻擊,原來背後有多於一個原因令癌細胞生長,甚至有一些仍未被知道,這也是部分標靶藥物使用一段時間後失效的原因。

隨着世界投放數以百億元於科學研究,愈來愈多癌症真相被揭發出來,但面對人體精密的設計,我們所知有限,雖然治療方法多了,還是先預防、及早檢查為上。

聖雅各福群會

惠澤社區藥房

註冊藥劑師梁沛康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