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本是黨校同根生 命運起落大不同

一月上旬的中紀委十八屆七次全會,除部署年度反腐工作,也進行了相關人事的調整。原北京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李書磊提升中紀委副書記,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正部級高官之一。而曾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副主任的王仲田則被撤銷中紀委委員職務。

水漲船高 意氣風發

這一升一撤,對比相當強烈。李、王二人曾在中央黨校長期共事十五年,號稱「神童」的李書磊一九八四年從北大碩士畢業進入中央黨校任助教,時年僅二十歲。而同一年,王仲田則從陝西考入中央黨校就讀碩士,畢業後也留校任教。王後來歷任黨校政法教研部政治學教研室主任、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主任,李書磊則歷任黨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主任、培訓部主任、教務部主任,二○○八年提升為中央黨校副校長,年僅四十四歲。

一九九九年,王仲田由中央黨校調入中央辦公廳調研室,歷任政治組助理巡視員、副組長、組長,當時,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兼任中央黨校校長,令計劃則擔任中辦副主任兼調研室主任。十六大之後,令計劃於二○○三年提升為中辦常務副主任,王仲田則調任中辦秘書局副局長兼法規室主任、秘書局局長,繼續直接在令的手下工作。一一年王仲田晉升為中辦副主任,秘書局局長由霍克接任。霍克一四年底外調國家旅遊局副局長,上任一個月即下台。循這些軌迹不難看出,王仲田乃令執掌中辦期間的嫡系。

同樣的,二○一五年後陸續被查辦的原中國社科院常務副院長趙勝軒、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夏勇、交通部紀檢組組長李建波等人,都是原中辦調研室的舊部。遙想當年意氣風發、水漲船高,而今樹倒猢猻散、一網打盡,仕途江湖,千百年來莫不如是。

一直留在黨校工作的李書磊,古典文學功底深厚,著述頗豐,也多次為高層起草講話及中央文件。在十八大之後進入快車道,幾乎一年一遷,步步高升。一四年外放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一五年底回京,擔任北京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僅過了一年又升遷中紀委副書記。按照中央的改革部署,一八年政府換屆時,就將成立國家監察委員會,與中紀委合署辦公,統一監督黨政群團所有公職人員,成為與國務院、人大、高法、高檢平行的國家機關,權力空前擴大。李書磊無論留任中紀委及監察委,還是外調其他部委,機會多多。

實際上,從十八大以來,中央黨校系統不少幹部飛黃騰達,儼然成為政壇新勢力的一個支派,僅擔任過中央黨校副校長者就有四人陸續官拜正部,包括中國社科院院長王偉光、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江蘇省省長石泰峰以及中紀委副書記李書磊等。此外,如中央黨校教育長賈高建調任中央編譯局局長,黨校科研部主任梁言順調任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亦都是一線要職。

一損俱損 一榮俱榮

當然有喜就有悲,有起就有落。中紀委網站十日公布了中央黨校召開幹部警示大會的消息,通報八起違紀案件,包括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羅志先、辦公廳副巡視員兼外事辦主任李德偉、培訓部副局級組織員賈俐貞等一批局級幹部被處分。罪名最重的羅志先被開除黨籍、公職,移送司法。簡歷顯示,羅志先與王仲田曾在中央黨校政法部共事數年。

中央黨校作為中共的最高幹部學府,同時亦是主要官方智庫之一,對於掌控意識形態和幹部培訓主導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不同時期都有黨校幹部獲得重用,或為大筆桿子,或出掌一方。只不過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命運仕途,皆在於是否上對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