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難於上青天 民怨更比樓價高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對香港人來說,置業難,難於上青天。本屆政府以房屋問題作為施政的重中之重,吹得天花亂墜,如今任期進入尾聲,房屋問題非但未能緩解,反而愈演愈烈,民怨同樓價競比高,可謂莫大的嘲弄。

本報記者近日隨機訪問十六至三十五歲組別的年輕人,了解他們對社會現狀的看法,主要涉及置業、教育及工作前景三大範疇,訪問結果令人心痛。以置業方面為例,以一分至十分表達置業欲望,分數愈高代表欲望愈強,不料高達三成八人選擇五分或以下,更有一成四人的置業意欲只有一分。誰不想有瓦遮頭?誰不想安居樂業?惟現實而言上樓遙遙無期,有受訪者直言,「得個想字!」悲憤無奈溢於言表。

哀莫大於心死,年輕人對置業失去信心,實際上就是對政府投下不信任一票。本屆政府打着適度有為的旗號上台,在拓土建屋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又是十年房屋大計,又是寸土必爭,使出「洪荒之力」,可惜理想與現實背道而馳。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私人樓價高處未算高,去年十一月打破前年九月的高峰,再創歷史紀錄。建造公共房屋方面亦陷入寸步難行的窘境,十年房屋規劃的指標已經一縮再縮,仍然無法達標,導致輪候大軍愈排愈長,距離三年上樓的目標愈來愈遙遠,單身年輕人淪為最大的受害者,不等十年、二十年根本沒有上樓的希望,然而正如電視劇台詞中所講: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房屋問題如魔咒纏繞許多市民的一生,土地問題則是港府揮之不去的夢魘。梁振英上台前曾豪言,所謂「地從何來」是偽命題,因為香港已發展土地僅佔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只要稍稍將發展面積增加一至兩個百分點,足以滿足房屋需求。更有關注團體指出,全港僅涉及短租的土地已多達八百公頃,如果改劃房屋用途並落實,大庇天下寒士就不成問題。但問題恰恰在於,政府說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主事官員不是涉及利益衝突,就是濫竽充數,拓土建屋舉步維艱,加上港府無法擺平各種利益,欺軟怕硬,添煩添亂,橫洲事件搞到滿城風雨就是典型。可見香港不是沒有土地可用,而是空有土地用不得,港府不是反躬自省,反而怨天尤人,將房屋問題歸咎於全社會的責任,簡直無恥。

沒有安居就沒有樂業,就沒有社會穩定,何況港府在安老、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承諾一樣無法兌現,民怨愈積愈深,社會泛政治化,無日安寧。遙想獅子山下的年代,港人相信只要肯努力,總有出頭天;今時今日,貧富懸殊不斷擴大,深層次矛盾愈演愈烈,社會上升通道斷裂,對大多數打工仔而言,收入追不上通脹,更追不上樓價,不管怎麼努力都是徒勞,不少人對未來悲觀,對前途迷惘,由不滿政府施政進而懷疑一國兩制失效,今屆政府被指是港獨「最大推手」,雖不中亦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