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會的思維基本上還是故步自封在九七回歸前的殖民地。殖民地時代,港府的思維是落後宗主國英國至少二、三十年,且殘缺不全。因為英國從來不考慮香港的全面與可持續發展,而香港社會則長期處於移民心態,所謂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香港有能力的新老移民都盡量找機會移民外國,號稱香港原居民的也有不少移民至英國、荷蘭等地。只有七十年代保釣運動才引發香港新生一代的愛國、愛港思潮,可惜為時不久,中英談判衍生出對殖民地體制、移民外國的文化的肯定,反使香港的精英傾向於拿外國護照、在香港賺錢的行為心態。回歸沒有反殖,殖民地的制度、心態反而變本加厲,整個社會的思維都是扭曲偏頗。香港社會的本地利益、本地的長遠發展,長期受到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