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德收難民後患多 反猶潮融和盲點

德國總理默克爾本着人道救援精神,拒就難民收容數量設限,凡受戰火波及者德國均會伸出援手,德揆堅守政治正確防線,國內外右派群起攻詰,指摘此舉等同引狼入室。日前,德國柏林一個聖誔市集發生貨車撞向人群,是尼斯法國國慶恐襲翻版,無論恐襲狂徒身份為何,事件勢必令默克爾承受更沉重政治壓力,德國朝野反收容難民浪潮更洶湧。然而,德國排外是否純粹出於非理性恐懼,是一個相當值得討論的問題。

二戰後的西德和統一後的德國,背負納粹屠猶原罪,加上美國的龐大壓力,德國執政者對由鷹派人士主導的以色列處處袒護,以方肆意欺壓巴人,德國有助紂為虐的罪嫌。然而,默克爾既不敢越政治正確雷池半步,又擔心引狼入室。

聯合國將每年一月二十七日列為緬懷大屠殺受難者國際紀念日,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蘇共紅軍解放位處納粹德國波蘭佔領區之奧斯威辛集中營,集中營遺址戰後獲保存。集中營生還者之證言和極少數被保存下來之遺物,有助後世認識這段不堪回首但不可遺忘之歷史。年初,德國總理默克爾現身柏林為一場畫展揭幕,展出的是一百幅由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外借之畫作,出自五十名被囚集中營人士之手筆,仍在世的Nelly Toll專程由美國前往柏林參與畫展開幕儀式。

大談教育 隱患難掩

其時,默克爾於每周視像播客中談及畫展,稱這是教育下一代重要手段,又提到深明德國本土猶太裔人領袖之憂慮:去年過百萬難民湧入德國,大部分為中東人士,將納粹大屠殺歷史教訓傳揚開去刻不容緩,她說:「中東仇以反猶情緒根深柢固,必須教育來自中東的年輕人。」

以巴和談陷僵局,以國鷹派政府無意放棄猶太殖民區建設,巴勒斯坦人襲擊以色列人的暴力事件不絕於耳,連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看不過眼,形容巴人受壓起來反抗乃是人性使然,被以方批評公然替恐怖主義背書。

屠猶罪責如千斤重,德國為了贖罪事事以維護以方安全為出發點,以凸顯該國遠離反猶太歪路。問題是,以方恃着有美國撐腰肆意欺壓巴人,挑釁巴人極端分子,然後要巴人全體為他們的暴行負責,製造以方自古至今均是受害者之錯覺,利用歐美政治正確凌駕於一切之思維築建保護罩。

以色列在美國袒護下秘研核武,為國際社會不容,德國政府為了贖罪,甘替美國蹚渾水。德國北部造船業中心基爾承建多艘按以色列規格訂製之海豚級潛艇,潛艇付運後會否被以方用來搭載核武,令在中東橫行無忌的以色列更加霸道,實在難說。

政治正確 助紂為虐

德國「強化以色列防衞能力」之好心,變成「壯大以國欺壓弱小」之壞事,去年辭世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德國作家格拉斯曾在一二年發表題為《非說不可》的詩,警告以色列有朝一日會攻擊伊朗,勸德國政府停止為以國承造潛艇。伊朗政權不屑以色列欺壓巴人的暴行,德國助以製造潛艇抗衡伊朗,獲德國收容、同情巴人景況之思想激進難民,是危及德國國安的計時彈,德國民間對默克爾大舉收容難民政策疑懼極深,絕對情有可原。

維護以國和救助難民俱為政治正確之舉,若中東難民拒接受德國主流政治觀,甚至訴諸激烈言行表達自己對以色列之不滿,敵視德國本土猶太裔人,甚至遷怒於本土地地道道的德國民眾,默克爾難辭其咎。德國推動融和難民,還有多少隱形阻力位未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