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建設海綿城市

在香港,我們只要扭開水龍頭,清水就源源不絕供應,而且水費廉宜,因此,水資源很少成為本地公眾討論的話題。但隨着全球氣候暖化和全球人口增加,水資源日益短缺,港府應加強管理本港珍貴的水資源及保障食水安全。

現時不少國家已將水資源定位為國家戰略資源,將水資源的循環再用放在國策非常重要的位置,建設「海綿城市」是世界大趨勢。從城市規劃出發,加強收集雨水,並透過水循環系統重新讓城市使用,善用水資源外,亦可有效改善城市內的排水,減少水浸。內地、美國、德國、瑞士、新加坡等都着力建設「海綿城市」,當中新加坡的成效最明顯,藉「海綿城市」將水浸面積由三千二百公頃減少到現時少於三十四公頃,收集得來的蓄水更可供全國用水需求的三成。

政府回覆筆者在立法會提出的質詢時,雖說會推動「海綿城市」,但就不會就水資源規劃成立專責部門處理。現時與水資源管理有關的政府部門包括水務署、渠務署、環保署等,政府何不效法新加坡成立公共事務局,統一管理有關水資源的運用?現時各部門各自為政,難以協調,令水資源管理難以改善。

此外,食水安全十分重要,政府亦應加強對水塘水質的檢驗,以及擴大恒常監測項目的範圍。同時,對水質管制分區內的化糞池加強監管,從而進一步保障食水安全。

善用本港水資源及保護食水安全,需要建立由政府、社會、公眾等多方參與的治理體系,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善用本港水資源、珍惜及保護食水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