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煙民」是肺癌高危患者,不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令非煙民有機會患肺腺癌。更不幸者,多數EGFR變異肺癌患者接受一線標靶治療約一年後出現抗藥。中文大學醫學院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為這些抗藥患者帶來好消息,若測出他們屬「T790M」基因變異,使用新標靶藥有機會令「無惡化存活期」延長超過一倍,嚴重副作用亦比傳統化療減半。
本港每年有逾四千宗肺癌新症,七成為肺腺癌,當中非煙民患者有一半機會屬於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昨指出,EGFR基因變異患者可接受一線標靶藥物(TKI)治療,不過大部分患者在九至十三個月後呈現抗藥,需轉用傳統化療。
他解釋,EGFR基因變異時,致癌因子被鎖定為藥物靶點,但癌細胞會隨時間「進化」,其他致癌因子,包括「T790M」便會冒起引致抗藥,轉用傳統化療亦未必能有效對準癌細胞位置。他說,抗藥患者中,約六成出現「T790M」基因突變。
中大聯同廿個國家及地區合作研究,將四百一十九名「T790M」基因突變及接受一線治療後病情仍惡化的患者隨機分兩組,分別接受新標靶藥「奧希替尼」及傳統化療。結果發現,新藥治療組可阻截癌細胞變大,病人無惡化存活期平均超過十個月,是傳統化療組的兩倍多;新藥有效率達七成一,是傳統化療的兩倍。
六十三歲的周女士去年尾確診「T790M」基因突變後,今年初轉用新標靶藥,至今除出現肚屙等輕微副作用,癌細胞控制情況理想。
莫樹錦說,新標靶藥屬二線藥物,早前有五百名病人透過試藥計劃免除藥費。但該藥最近面市,試藥計劃已停辦。新確診患者如欲用新標靶藥治療,每月需自費約四萬至五萬元,他長遠希望爭取該藥成為認可資助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