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估錯五千億 這個財爺實在廢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辭職為參選特首鋪路,不料六天過去仍未獲中央批准,「亮紅燈」之說甚囂塵上。中央為何遲遲不批准曾俊華辭職外界不得而知,眾所周知的是,曾俊華做了九年多財爺,毫無建樹可言;發表了九份財政預算案,次次預算成失算,而且相差十萬八千里,多年下來估錯高達五千億元,「史上最廢」財爺可謂實至名歸。

曾俊華在年初發表的第九份財政預算案中,估計一六至一七財政年度的賣地收入為六百七十億元,但截至本月中,政府賣地收入已幾近達標,全年賣地收入肯定又是大幅超標。其實,預算案錯估賣地收入只是其中一例,有分析指出,預計本財年的利得稅、薪俸稅和印花稅收入,均會高於曾俊華年初的保守預期,在四大主要收入超標的情況下,明年庫房肯定又是嚴重水浸。事實上,預算案高估支出、低估收入已成常態,多年來錯估盈餘累計達四千六百億元,加上本年度又錯估,即十年錯估達五千億元之巨,不可謂不嚇人。目前港府財政盈餘相當於二十八個月的政府開支,到明年有望達到三十個月。

財政預算同實際收支有誤差本來是正常現象,但誤差總要有個譜,如曾俊華這樣年年錯到離譜就是不正常,有一年更錯估一千億元,則是不正常中的不正常,因為令財政預算失去意義。曾俊華一再恐嚇的「結構性財赤」並沒有出現,人們看到的是,由於庫房幾乎年年水浸,港府「肥到着不到襪」,曾俊華年年新瓶舊酒,胡亂「派糖」了事,歷年來派糖約三千億元,結果次次分配不均引起爭議事小,喪失善用財富刺激經濟、發掘新經濟增長點事大。可以說,香港經濟的最大隱患不在於所謂結構性財赤,而在於結構性產業單調,在於高官不思進取,拓寬經濟基層、產業多元化的口號喊了多年,惟因缺乏資金及政策支持淪為畫餅,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則疲態盡顯,以旅遊業為例,曾經風光十年,如今因為內地遊客減少而陷入寒冬,無以為繼。

過去的十年,是港府庫房收入不斷增長的十年,也是香港整體競爭力每況愈下、貧富懸殊不斷擴大、深層次矛盾持續惡化的十年,社會上升的通道斷裂,年輕人出路愈來愈狹窄,社會充滿怨氣,引發佔領之亂及旺角暴亂,港獨甚囂塵上更成為香港的心腹之患。香港淪落到這個田地,曾蔭權及梁振英兩屆政府施政無能應承擔主要責任,身為兩朝高官、掌握財政大權的曾俊華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如果說曾俊華被評為「守財奴」、「最廢財爺」、「大罪人」,反映了市民的觀感;那麼曾俊華被前上司諷刺為「胡混十年」,被同僚炮轟「無能」,則反映官場對他的評價。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十年期。下屆特首選舉戰漸次進入高潮,已浮出水面參選人沙石俱下,市民必須擦亮雙眼,而對中央來說,過去三位特首所託非人,今次豈能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