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通過公立醫院檢討報告及收費建議,一旦獲得食衞局批准,各項收費都會大幅加價,尤其是急症室收費加幅達一點二倍最驚人,這無異於逼市民轉投私營市場,甚至逼基層放棄睇病。
醫管局聲稱,隨着服務成本不斷上升但收費十多年沒有調整,政府的資助比率愈來愈高,已遠遠追不上通脹。例如現時急症室每次收費一百元,但實際成本需一千二百五十元,即政府資助逾九成。因此建議加價至二百二十元,而住院收費則由每日一百元增至一百五十元,普通科門診及專科門診首次收費亦由每次四十五元及一百元,分別加至六十一元及一百七十元,加幅不可謂不大。
無可否認,急症室自○二年起加價至一百元後,十多年來沒有加價,醫管局急欲增加收費不難理解。問題是,使用公營醫療的絕大多數是基層市民,急症室加價後,收費與私家醫生收費幾乎睇齊,勢必令基層市民百上加斤。有社福團體擔心,急症室收費過高,會將基層和長者嚇跑,令他們有病也不敢醫。這並非杞人憂天,不少長者只依靠積蓄過活,有些更要執紙皮維生;而低收入人士不符合申請綜援資格,生活開支又大,看一次醫生並非小數目,急症室加價即是逼他們卻步,隨時小病變大病,大病變冇命。
當然,醫管局加價梗有冠冕堂皇的理由,除了政府資助比率過高,更大條道理是急症室濫用情況嚴重,冀透過加價紓緩急症室和醫護人手壓力。沒錯,濫用急症室服務的情況一直存在,但何謂濫用,一般小市民未必懂得分辨,有些情況在醫生眼中可能只是小問題,但在當事人眼中可能是天大問題,何況公共醫療屬於社會福利,並非私營企業,公院大幅加價只會「殺錯基層」,同時令本已無甚福利可享的中產,連看公營醫療的機會也被變相剝削。
事實上,儘管港府口口聲聲在公共醫療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但花在病人身上的資源並不見得大增,反而醫管局高層年年超標加薪,肥上瘦下,才最令人詬病。早前醫管局通過加薪建議,高層獲加薪近百分之九,遠高於私人市場,為何當局不在這方面說事,反而拿急症室收費落後於市場來作為加價藉口?加薪跟私人市場脫鈎,加價跟私人市場掛鈎,說得通嗎?
另一方面,前朝提出的醫療產業最近又再回魂,食衞局局長高永文提出大力發展私家醫院,增加更多私院床位,美其名曰讓市民有更多選擇,實際上無非將市民推向私人市場,推卸責任。大家別忘記,前朝政府大搞醫療產業的結果是變成產子產業,內地孕婦蜂擁來港,爭床位、爭奶粉、爭學位,爭議不絕。現屆政府出盡九牛二虎之力撥亂反正,到了任期尾聲又走回頭路,最終受害的是基層市民。試想想,私院增加,人手必須增加,但現時醫護人員的供應遠遠落後於需求,培訓一個專科醫生,沒有十年八載也做不到,私院搶公院現有人手就是必然的事,公院人手不足的情況勢必雪上加霜。
在香港,看醫生愈來愈貴,入公院愈來愈難,小市民沒有雄厚財力,寧願一病即死,都不要病而不死,可謂沒半點誇張。筆者家人今年曾因急病入住公立醫院,見識到醫護人員不足,病人不但不可能得到適當照顧,更要受醫護人員的氣,簡直是比死更難受。港府不是對症下藥,增加醫護人手和資源,反而一味向市民荷包開刀,本末倒置,莫此為甚。不管怎麼說,公營醫療是最公平的一項社會福利,人人也可使用,如果港府連這一筆帳也省掉,難道不怕激起新一輪民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