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牙洗牙提防惡菌入心

心瓣膜病變多數因年長退化所致,惟部分與感染有關,常見於剝牙、洗牙等程序,讓惡菌乘虛而入,經血液進入心臟時窩藏於心瓣,「食爛心瓣」,增加心衰竭風險。有醫生提醒市民,若剝牙後持續發燒一周,應及早求醫,病情輕微者,可服用抗生素一個月,嚴重則要做手術修補或更換人工心瓣。

心臟有四個主要心瓣,分別是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動脈瓣。當心瓣張開時,可讓血液流過,關閉時防止倒流,令血液可正常地循環全身。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陳泰良引述外國文獻指出,在二尖瓣病變個案中,約百分之二是先天性問題,例如二尖心瓣過長可致提早退化;另有逾八成因年紀增長致退化,約一成是感染所致。他透露,臨床上每年平均遇到四、五宗因細菌感染導致二尖瓣病變個案,病人發病前多數曾剝牙。

口腔菌侵心瓣 破壞功能

陳泰良估計,因口腔暗藏很多細菌,細菌可經剝牙、洗牙造成的傷口入血,再在病人的心瓣孳生,嚴重的侵蝕可致心瓣壞死,破壞心瓣功能,「咩菌都可以侵蝕心瓣,常見的惡菌如金黃葡萄球菌」。他透露,三年前曾接獲一名卅歲男病人因蛀牙而剝牙,最初沒有明顯病徵。他剝牙後兩、三個月開始持續發燒,起初以為感冒,經檢查後始發現二尖瓣受細菌感染,即使接受一個月抗生素治療,仍未能遏止惡菌,最終要做手術。

三四十歲亦提早現退化

陳又指,難估計惡菌侵蝕二尖心瓣所需時間,病人通常在剝牙後兩、三個月,徵狀才陸續出現。由病人求醫確診至接受治療,可能是剝牙後半年的事。他提醒市民,若剝牙或洗牙後持續發燒一周,應及早求醫,並向醫生交代之前有否接受牙科檢查或手術。

別以為二尖瓣病變是長者「專利」。陳泰良在臨床上留意到有三、四十歲較年輕病人的二尖瓣提早出現退化,暫時原因不明。他早前接獲一名卅歲男攝影師個案,行路時突然感到氣促或喘不過氣,入院檢查後發現二尖瓣嚴重壞死,但並沒有先天問題,也無感染情況。他形容二尖瓣病變「防不勝防」,未必有明顯徵狀,若持續有呼吸不暢順情況,如氣喘、氣促,應及早求醫檢查。

記者 曾愷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