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交通擠塞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在部分路段,行車速度甚至還不如步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私家車增長失控,問題到了不能不正視的地步。為限制私家車增長,交諮會兩年前提出十二項針對性建議,港府答應分階段實施,但至今無一落實,這恰恰是港府施政無能、高官胡混度日的冰山一角。
統計數字顯示,過去十年本港私家車激增四成半,年增長率超過百分之三,同期道路增長率不足半個百分點,兩者根本不成比例,再不採取限制措施,未來十年全港車輛將達到一百萬輛,本已擠塞的公共交通系統不堪負荷,隨時陷入癱瘓。事實上,本港人多地少,拓展道路又阻力重重,只適合發展公共交通系統,港府一方面發展地鐵,一方面又無限制批出私家車牌照,根本是自相矛盾,何止導致塞車問題,更造成空氣污染惡化。
誠然,香港是自由市場,不可能限制市民買車,但不代表港府可以無所作為。針對樓市熾熱,港府一再推出「辣招」遏制,面對私家車快速增長,當局一樣可以如法炮製,交諮會前年底曾提出十二項建議,包括提高首次購買汽車登記稅、提高違例泊車罰款等,有關措施獲港府接納,運房局局長張炳良認為可有效遏止私家車增長,承諾分階段實施。但令人失望的是,兩年過去了,所有建議束之高閣,交諮會主席郭琳廣昨日忍不住向港府「追數」,直指有關措施具迫切性,要求盡快落實。
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港府莫說全面落實十二項建議,單單打擊違例泊車都做不到恒常化。可以看到,最近警方曾多次發動打擊違泊行動,表面上非常高調,實際上是變相告訴車主們,行動過後就可以胡亂泊車,這也難怪,每次當局打擊行動之後,違例泊車問題非但沒有紓緩,反而愈來愈嚴重,交通擁擠雪上加霜。城市交通有如人體之血管,血管栓塞會造成中風癱瘓甚至猝死,而城市交通堵塞帶來的經濟損失及社會成本之高昂,同樣是不言而喻。更不消說,以前當局曾推出電子道路收費諮詢及試驗,也是熱潮過後就拋諸腦後,甚麼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甚麼民生無小事,統統都是廢話。
一方面是基建寸步難行,延誤超支已成常態;一方面是車輛增長失控,交通問題愈來愈嚴峻,成為城市發展的不治之症,引起怨聲載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內地為刺激經濟增長,曾大力推動私家車發展,結果因為道路建設及管理跟不上而留下嚴重後遺症,霧霾蔽日正是其中之一,雖然近年當局不得不採取限購及限行等措施,仍是治標不治本,為香港提供前車之鑑。
見微知著,無論是房屋、安老、醫療問題,還是政改、教育問題,政府沒有一樣做得好,沒有一樣令人滿意,成績表簡直是滿江紅。大事做不來,小事做不了,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本屆政府進入倒數,鞠躬下台的時候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