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培訓 應急醫療隊升呢

地震、風災蹂躪大地,世界各地熱心的應急醫療隊趕赴災場盡力搶救傷者。若隊伍事前準備不足,反加重災區負擔,甚至爭用水電。應急醫療隊裝備及做法以往無統一標準參考,有隊伍使用傳統草藥,有截肢手術由非受訓外科醫生施行,災民或被切錯手腳,事後無醫療紀錄對證。本港醫學專科學院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合作,參考世界衞生組織制訂的應急醫療隊「藍皮書」,培訓本港及內地應急隊,為應付天災做好準備,拯救更多生命。

優化制度 免好心做壞事

曼徹斯特大學人道主義和衝突應對研究所(HCRI)副總監雷德蒙(Tony Redmond)二十多年來帶領醫療隊到多個災後現場施援,發現隊伍水平參差。二○一○年海地七級地震,上百應急醫療隊趕赴救援,他發現不同隊伍截肢比率差異甚遠,部分手術更由非受訓外科醫生負責,疑有災民無辜被截肢,部分隊伍並無留下醫療紀錄,其他醫療人員難以接手。他指出,應急醫療隊應訓練有素、配備合適儀器。即使醫療隊立意善良,亦需制度保障災民。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總監林楚釗表示,以往沒有救災隊裝備標準參考,有隊伍無帶充足食水和發電機,隨隊儀器、藥物亦無規定,去年尼泊爾七點八級地震中,有印度、韓國隊伍帶傳統草藥來,或處方無英文標示的藥物,成分不明。

為防救災者對災區反帶來額外傷害,世衞二○一三年設立全球應急醫療隊名冊「藍皮書」,倡議應急醫療隊的最低標準。

隊伍分類 資源妥善配給

世衞亦把醫療隊分三類,第一類為只提供門診,第二類可施行截肢等簡單手術,第三類提供深切治療及輸血服務。菲律賓受颱風「海燕」吹襲時首次應用此分類法;去年尼泊爾地震更設立網上系統,供醫療隊自行申報分類,由當地政府掌握醫療隊分布,妥善分配資源。

教研中心與HCRI今年二月起合作,按世衞指引設計培訓課程,今年九月到福州協助培訓卅七支國家衞生應急隊。本港醫管局亦曾派員參與境外應變,例如去年泰國曼谷爆炸等。醫管局表示,關注世衞有關議題,會配合政府工作,將來可能共同參與國際緊急事件或醫療人道援助。 

記者張汶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