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角邨重建 文化廊懷舊

【專案組報道】牛頭角上邨和下邨,因樓齡高及衞生問題,早年先後被清拆。原地重建後,兩邨設計上都加入了懷舊元素,當中包括於上邨平台開放的懷舊閣,以及廣場中放置了清拆前從居民收集回來的舊式物品。至於下邨,廣場中央通道設置了文化廊,於兩側的櫥窗擺放了從前一些店舖的生財工具,亦有仿製的通花牆作裝飾。

通花牆、火水爐、公雞碗、居民互助委員會辦事處,這些物品和場景都令人彷彿置身於七、八十年代。下邨廣場上連接上邨的天橋亦有放置舊英文課本、明星照片、相機等舊式日常用品,同場亦有兩間玻璃屋,分別模擬居民互助委員會辦事處和清拆前的公屋單位。

外牆飛龍畫 重回藍田邨

除了牛頭角上邨和下邨,重建後的藍田邨也有類似擺設。平台上有一個名為「金輪酒樓」的模擬場景供市民休息。部分大廈的外牆被貼上印有舊藍田邨具標誌性的店舖和建築照片,甚至能找到當年如地標一樣、畫於第十五座外牆飛龍的蹤影。

已退休的胡女士在黃大仙的屋邨長大,婚後於粉嶺住了幾十年,近年搬進牛頭角下邨。她說她喜歡懷舊,經過看見這些擺設,也會勾起她兒時的記憶。

觀塘區議員張姚彬指,決定重建牛頭角上、下邨時,房屋署和各界人士討論就得出了設置懷舊擺設的概念。「牛頭角有個特點,大家稱之為牛下情。房屋署將收集來的物品放置在邨內,增加歷史元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