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啟燊報道】流星一閃而逝,但剎那間的閃亮劃破夜空,有說看見流星時許願,願望便會成真。天文台預告,明年較大規模的流星雨將有三次,每小時最多有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顆流星出現,平均每一分鐘可見兩顆。另外,明年有日全食、半影月食、日環食及月偏食等現象,天文台推出的年曆提供了天文現象資訊,適合一眾天文愛好者及攝影發燒友細閱。
今年有不少特別天文現象,包括「五星匯聚」及「超級月亮」等,因情況罕有,錯過了動輒要等數十年才能再遇。天文台科學主任許大偉指,年曆最早版本是一九八四年,近年不斷新增各種資訊,加入港人熱愛觀賞的流星雨資料。明年三次較大規模的流星雨,分別是一月的象限儀座流星群,每小時最多一百二十顆流星出現;七至八月的英仙座流星群,每小時最多一百五十顆流星及十二月的雙子座流星群,每小時最多有一百二十顆流星出現。
明年雖沒有「超級月亮」出現,但市民仍可欣賞到兩次日食及兩次月食,分別是二月的半影月食及日環食和八月的月偏食及日全食,半影月食出現時間較短,於二月十一日早上六時卅二分開始,至六時五十四分月落。
許大偉指,天文台月曆提供資料較簡易明白,適合一般市民,年曆是月曆的「進階版」,提供未來一年天文資訊及現象,方便天文愛好者追蹤天文現象,包括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及土星等五大行星的出沒時間,以及日食、月食,太陽軌迹及流星雨等。
不過,有一些基本天文知識才能明白,一般市民「可能會唔明」。許指,太陽軌迹有助發燒友了解太陽的主要位置、座標、角度及時間等,有助捕捉景物最美一刻。
原來早於大半世紀前,天文台編製的月曆只供當時航海人士使用,不設發售,經過數次變化至成為今出售的版本。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宋文娟表示,一九四九年已有天文台月曆的「第一版」,由於當時器材及技術所限,天文台對海洋資料缺乏,需要遠洋船作為志願觀測船,協助收集數據,天文台於是印製月曆答謝一班航海人員,當時的月曆主要為航海人士提供颱風信號資料及航線路徑。
至一九六七年,市民及政府其他部門對月曆表達殷切的需求,天文台才開始印製一九六八年的月曆並公開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