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推出措施圖打擊不良財務中介公司,但有團體發現,近三個月接獲報稱被騙的債務人求助個案增加,求助人有年輕化趨勢。受害人稱從網上渠道接觸中介公司,中介公司藉詞提供債務分析或評級報告等,索取他們的個人資料,並以此威脅他們接受服務。有受害人憂家人受滋擾而就範,不但無助解決債務,更損失兩萬多元。
明愛向晴軒債務及理財輔導服務危機工作員梁俊華昨表示,涉及財務中介公司的求助個案,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二月接獲一百三十三宗,今年六月至八月只有四十宗,估計與警方多次打擊有關,但該些公司只是暫時收斂,最近三個月接獲的求助又回升至六十四宗。他續指,求助人有年輕化趨勢,十八至四十歲求助人佔三成八,他們多從網上社交平台及討論區接觸中介公司。
明愛向晴軒債務及理財輔導服務團隊主任翁麗萍表示,有四十宗求助債務人不涉及物業。她估計,此類個案損失金額不大,市民傾向「當自己倒楣」而不追討,令中介公司更集中向一些沒有物業的債務人推銷。
公司聲稱提供所謂「專業服務」如債務分析、評級報告等,目的為收集債務人更多個人資料,「當債務人想縮沙,中介公司就提出威脅,為咗家人安全、保住份工被迫就範。」
翁引述求助個案,三十歲的Jenny因理財不善欠下大筆債務,她接到中介電話聲稱可提供最優惠貸款,她接受中介的信貸評級。中介建議她申請破產,並安排簽約,又要求她到連鎖藥房購買一萬多元的現金券作訂金。不久,中介公司通知安排她到另一財務公司借貸,她感覺受騙,決定取消服務,但中介要挾她繳付餘下手續費,否則滋擾其家人。最終Jenny不但損失現金券,更額外繳付一萬元才可解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