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要求政府將墟市常設化的聲音愈來愈多,「撐.基層墟市聯盟」調查全港天光墟的狀況,發現不少檔主已逾六十歲,沒有正職,依靠擺檔幫補家計。聯盟希望落實墟市政策,建議食環署小販管理隊彈性執法,先驅趕後執法,避免檔主要繳交昂貴的罰款,令墟市能盡量延續下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指墟市的政策應從下而上,由區議會按當區的民情提出選址,再由局方以行政措施配合。
聯盟調查了八區的天光墟,包括紅磡、大窩口、觀塘及旺角等,訪問約一百名檔主,結果發現逾六成檔主已年屆六十或以上,八成檔主更沒有正職,另接近八成檔主擺檔地方與居所只有三十分鐘以內的步程。
聯盟組織幹事伍靜茵指居民擺檔是因為貧窮而要幫補家計,他們亦因年紀大而未能找到正職,擺檔成為他們「自救」的出路。伍又指墟市能成為居民交流的重要平台,讓他們建構自己的社區網絡,又能善用公共空間。
於觀塘天光墟擺檔三年的蔣先生及蔣太分別六十三及六十四歲,由於未夠資格申領長者津貼,惟有每天由清晨三時擺檔到約早上八時,以賺取數十元餬口。大窩口居民韋女士亦指墟市對基層十分重要,除是他們主要收入來源外,亦是他們以便宜價格購買日用品的地方。
聯盟建議食環署彈性執法,以先驅趕後執法方式,並由團體成立社工小隊,作為調停及跟進角色,解決附近居民對墟市的誤解,減少投訴,令墟市得以「開檔」;聯盟希望未來的墟市政策能推動善用早上的時間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