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正在開發一個軟件,防止貼子出現在特定地理區域用戶的新聞流中。這一做法的目的是幫助臉書進入中國,它一直被中國當局所屏蔽。
據三位內部人士透露,臉書不會直接壓制用戶發的貼子,而是將這一軟件交給第三方使用,即尋找中國的一個合作夥伴公司,進行話題監視、內容審查和分享限制。該軟件會讓合作夥伴獲得完全的控制權,以符合中國政府對內容審查的要求。
消息傳出後,輿論嘩然。人們質疑臉書倡導的核心使命是「讓世界更加開放和互聯」,卻去迎合對互聯網自由的侵犯,對用戶表達權利的壓制。
但是,這一消息也不令人意外。一方面這幾年臉書的總裁朱克伯格頻頻訪華,與共產黨的常委們努力培養關係,和網絡主管官員定期會面,讓最高領導給他新生的孩子起中文名。他自己也在努力學習普通話,在天安門的霧霾中發出輕鬆跑步的圖文,似乎不僅適應了北京的空氣,還有那裏的政治氣候,翻牆發貼的方法。
另一方面,這些年不斷傳出國際互聯網公司要進入中國的傳聞,甚麼谷歌(Google)要重返中國,推特(Twitter)也願意接受審查進入中國,畢竟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商業誘惑在那裏。臉書面臨着繼續增長的壓力,經常有人問朱克伯格接下來的十億用戶來自哪裏。他雖然含糊地說臉書在中國還沒有成熟的計劃,但也務實地指出:「能對話一部分是更好的選擇,哪怕它還不是完整的對話。」暗示只要能進入中國,願意妥協,接受審查。
儘管臉書有這樣的意願,重金開發自我審查的軟件,發出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的信號,但能否進入,最終還要看中國當局的態度。
最核心的問題是內容審查的效果。目前中國的網絡,雖然也普遍採用技術和軟件的自動審查,但是更要投入眾多的人力、精力、費用,進行人工審查,因為很多的內容,技術審查難以解決。英文怎麼審查?中文的變換,使用拼音、同音字、錯別字、圖片,很難徹底審查。
除了內容進來了,外國公司的服務器、註冊地、領導和員工,都不在中國。一旦有了問題,當局很難像對中國的網絡公司一樣,採用常見的技術干預、罰款、訓誡撤換、吊銷許可證等等手段,進行及時且有效的監管控制。對於這樣不在本土的公司,始終難以放心。
而且這些年來,沒有國外公司的競爭,中國內部的巨大局域網,門戶網站、電子商務、社交媒體也都蓬勃發展起來了。當局在政治上非常強勢,單方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提出網絡主權、網絡正能量概念,監管日趨嚴厲。是外國公司有求於中國政府和市場,中國沒有這些麻煩製造者,照樣玩得挺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幹嘛要為了沒把握的事,自找麻煩。
對於臉書這樣的公司,也面臨着巨大的信譽和市場風險。谷歌堅守不作惡的原則,寧可退出,也不苟且。現在臉書的競爭對手、合作夥伴和用戶會怎麼看它?見利忘義,以後誰還信得過?而且為了中國變化無常、充滿風險的市場,可能流失國外更大的市場,最終利、義都丟,臉書到底為了甚麼?
所以,儘管臉書有進入中國的意願,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但至少短期的可能性不大。真要進入,互聯互通、正常平等地開展業務,除了中國的政策變化,更需要政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