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省級黨代會 三大不尋常

從十月底開始,內地已有八個省召開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黨代會),選出了新一屆省委班子。到今年底,全國將有近半數省份完成換屆。與以往相比,本輪省級黨代會呈現出三大不尋常之處。

沒有選舉十九大代表

其一,沒有選舉十九大代表。與人大、政協兩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不同,全國及地方的黨代會基本上都只是每五年召開一次,完成換屆任務即可。因而,以往的歷次黨代會除了選舉省委班子,同時要為全國黨代會選出黨代表,比如一一年至一二年各省黨代會,都選出了十八大代表。反觀今次,各省黨代會只負責省委換屆,未選舉十九大代表。

究其原因,當是與此前遼寧賄選案有關。遼寧查處人大代表賄選時,亦牽連出黨代表賄選,因而中央對此次黨代表選舉格外重視,而遼寧賄選案公開曝光是九月份,不少省份十月即召開黨代會,如果要嚴格甄別篩選黨代表,時間上和程序上非常匆忙,因此各省黨代會未將選舉十九大代表列入會議議程。這樣亦可確定的是,剛開完黨代表大會的這些省份,明年還將再次召開黨代表會議,專門來選舉十九大代表。照此延伸推論,未來黨代會亦不排除增加召開頻次,實行常任制,而不再像過去每五年一屆只開一次。

為了確保各省換屆選舉遵守「規矩」、不出「事故」,中紀委、中組部向各省派出了督導組,全程監督換屆。以往在黨代會時派員指導已有前例,但而今的督導還是更凸顯了權威。

其二,對各省常委領導班子的性別、年齡結構不再劃定明確要求,新班子平均年齡普遍超過上一屆。以往換屆中,各省硬性配備年輕幹部及女性幹部,因此有些四十歲出頭的幹部,或者是資歷並不深的女幹部,沾了年齡或性別的光,早早進入了常委班子,被戲稱為「結構性人選」,亦即並非因能力出眾入選,而是由於符合幹部結構的硬性指標而勝出。

比如,○一年至○二年十六大之前的省委換屆,眾多「六十後」進入省委常委領導層,人數近百,有些甚至不滿四十歲。相比之下,如今的幹部年輕化趨勢大大延遲。截至目前,全國僅有一名「七十後」省委常委產生,即江西的劉捷,而他也已經四十六歲。與十年前那些四十幾歲就官升正部的幹部相比,也算不上太年輕。西藏等地新選出的常委班子,清一色男性,也沒有硬性配備女性常委。

中組部常務副部長陳希早前指出,不能為了單純的培養性目的而把一些內功不紮實、歷練不過硬的幹部放在地方黨政正職上來「練手」,實際上已解釋了箇中原委。而不再硬性配備年輕幹部,受影響最大的就是那些三十幾歲就官居高位的共青團幹部,今後的晉升之路再不會如昔日那般青雲直上。

常委班子無軍方代表

其三,未安排軍方代表進入省委常委班子。多年以來,地方省市縣鄉各級黨委中均有軍方將領的一席之地,省一級是省軍區司令員或政委擔任省委常委,通常稱為「戎裝常委」,職責是代表軍方參與黨委重大決策,體現「黨指揮槍」,同時協調軍隊與地方有關事宜。今次換屆,各省一致的做法,常委班子中均沒有軍方代表,以至於各省的常委數量都是雙數,這就容易出現表決時同意與反對票數相等的局面。

依據有關傳聞,由於年初的軍改撤銷了七大軍區,各省軍區改由新組建的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統一領導,且後續改革仍在進行。在新體制尚未完全理順之前,省軍區領導暫不參加省委常委班子,等改革完成後再補。反正所謂選舉也不過是走個過場,中央一紙任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