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磁激」治中風提升自理力

中風病人即使接受緊急治療,仍有一成半至三成人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殘障,對病人日常生活影響甚大。中文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全球首創「脈磁激」治療,結合三種治療方法,包括體外反搏法、爆發式磁刺激及傳統物理治療,冀改善病人自理能力。研究團隊正招募中風三周內、上肢無力的病人,最好是首次中風接受混合療法,以確定療效。

目前中風病人主要靠物理治療來恢復身體活動能力。剛獲得「世界中風組織主席中風貢獻獎」的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黃家星昨稱,腦部功能受損是導致身體殘障主因,如腦部血流減少,或腦細胞缺乏刺激活動。團隊多年來針對有關情況研究治療方法,包括增加腦血量的體外反搏法,用氣囊袋綑綁病人大腿、小腿及臀部,當心臟舒張時,氣囊便充氣為下肢加壓,加快血液回流,令腦血流供應更佳。爆發性磁刺激則透過向顱骨發出磁力信號,刺激大腦神經單元,改善中風病人的活動能力。

三療合一 效果更佳

黃家星說,上述兩種方法仍在臨床研究階段,以往是分開應用在中風病人身上,相信若兩者結合,治療效果可能更佳。中大去年十月展開「脈磁激」先導計劃,邀請中風後三周內、上肢無力病人參加。為期十日治療,包括每天進行六十分鐘的體外反搏法,及約三分鐘的爆發性磁刺激,並配合物理治療。先導計劃至今有十七人參加,最終目標招募八十人,詳情可致電2632 3856查詢。

現年六十歲的謝先生為首名參加研究的病人,一四年中風後右邊身不能郁動。他接受新療法後手臂能郁動,可刷牙、寫字,只是拿筷子時尚欠力度。他形容新療法「幾舒服」,接受治療後要多郁動,不可偷懶。另一病人余女士中風後約五年才獲悉有此計劃,前來求醫,當時她左邊身活動能力受影響,平日倚重右手做家務,「接受治療後手腳行路鬆咗,手指及膊頭的活動能力明顯改善,以前完全郁唔到,依家多咗自信心」。她希望新療法可幫助更多中風患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