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餘波蕩漾,特朗普揚言要團結國家,為所有美國人服務,但各地民眾卻紛紛以示威贈興,一點也不給他面子。不少城市示威場面火爆,有的罷課,有的佔據高速公路,有的提倡獨立,有的更出現騷亂,鬧得不亦樂乎,警方不得不以催淚彈及橡膠子彈對付。如果按照香港反對派的邏輯,美國警方顯然使用「暴力」,他們怎麼不去美國領事館抗議呢?
都說美國選舉制度相對成熟,選民應該遵守遊戲規則才對,沒想到竟有這麼多人輸打贏要,拒絕接受選舉結果,可見美式民主也高明不到哪裏去。很明顯,經過這場歷來「最低俗大選」的撕裂,美國社會嚴重分化,精英階層與草根階層矛盾加劇,特朗普形象本來就不好,要取得民眾信任已不容易,更別說要彌補裂痕團結國家。何況政客往往言行不一,競選時開出的期票十有八九無法兌現,多數美國人不相信這位狂人能「令美國再次強大」,並非沒有道理。
當然,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個選舉結果固然令希拉妮及其支持者大失所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其丈夫克林頓則避免了以「前總統」的身份充當「第一先生」的尷尬。試想想,若希拉妮做了總統,克林頓這位「第一先生」將如何面對其他國家的政要呢?儘管克林頓曾表示不介意別人怎麼稱呼他,他會成為「第一志願者」,問題是別人介意,尤其是當克林頓穿梭於各國「第一夫人」之間時,各國元首實在不能不擔心。由此可見,希拉妮沒有當上總統,對她本人也許反而是一件好事,而各國政要更是可以放下心頭大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