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視神經疾病,亦是導致本港市民失明的主因。慢性的視神經纖維損失會令患者視杯盤比例增加和視杯盤周邊的視神經層變薄,最終造成永久性的視神經損壞。隨着病情發展,視野逐漸收窄,視力亦變得模糊,但病症一般可透過降低眼壓(IOP)而減慢或停止惡化。青光眼可大致分為原發性(無特定原因)及繼發性(由其他已存在的眼疾引起),並按眼前房角鏡檢查的結果進一步分為開角型和閉角型。
當眼科醫生懷疑病人患上青光眼時,例如發現視杯盤比例增加,一般情況下會進一步掃描檢查視野和視神經,以確診青光眼;但對於部分有爭議性的檢查報告或模棱兩可的病例,患者可能需要數個月到數年時間跟進和測試,才可確定是否患上青光眼。
大多數的青光眼屬慢性和無痛的,發病初期的症狀不明顯亦不容易被察覺。醫生常在檢查老花、白內障、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眼疾時,偶然會發現患者同時有青光眼。而當患者出現症狀時,視神經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患者初期可能會損失周邊視力,視野變得狹窄,如沒有接受適當治療,到晚期會喪失中央視力。因此六十歲以上的人士應考慮定期接受眼科檢查,以便盡早發現青光眼、白內障及老年黃斑病變等與年齡相關的眼疾。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陳焯鴻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