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污染海面 八成塑膠製品

【本報訊】本港海域內的海洋生物多達六千種,但彌足珍貴的海洋環境卻長期受海洋垃圾困擾。有環團調查發現,海岸線、海面和海底發現的海洋垃圾中,逾六成至八成為塑膠製品,包括大量即棄膠樽、餐具等;建議政府盡快落實更多生產者責任制,市民亦應減少製造不必要的垃圾污染海洋。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去年七月至今年七月期間,收集紅樹林、沙灘等六個主要生境的海洋垃圾數據,結果岸上大型垃圾中,每五米闊的樣帶收集到的平均垃圾量約三百九十一件,塑膠比例平均佔約百分之六十五,主要是塑膠包裝碎片、發泡膠食物盒等。最嚴重是蒲台,每五米闊樣帶收集到一千四百幾件垃圾,其次是南丫島、北角,約有一千三百件垃圾。岸上微型垃圾方面,每一平方米收集到的平均垃圾量約八十九件,塑膠佔七成半,主要源自發泡膠魚箱及即棄用品的發泡膠碎片。

沿岸水域漂浮垃圾方面,每兩小時收集的平均垃圾量約五百一十七件,塑膠比例高達八成四,塑膠即棄品同樣佔大多數。海底垃圾方面,每一百米長樣線收集到的平均垃圾量有三十件,塑膠垃圾佔六成半,以魚網、即棄塑膠品為主。

魚吞污物 人類勢「自食其果」

分會項目經理(育養海岸)楊松頴指,調查顯示海洋生態被塑膠垃圾嚴重污染,另外,調查期間發現有不少魚類咬過的垃圾例如飲管,指如魚類咬或進食含污染物的塑膠品,人類再食魚後或會損害健康。楊建議政府盡快落實更多生產者責任制,如膠樽、食物盒方面,市民亦應按照「3R」原則,即減量、重用和回收,避免垃圾污染海洋。該會正與漁民研究以其他物料取代發泡膠魚箱,並將去信環境局,促從源頭減廢,制訂長遠解決方案。

分會於二○一四年六月起,與Eco Marine、Ecovision的清潔香港、環保促進會、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及無塑海洋,開展為期兩年的「育養海岸」計劃,進行海洋垃圾及生態調查。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