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前日(十九日)經歷首個「十月黑雨」,多區有水浸,柴灣更出現市區「激流」,渠務署副署長麥嘉為說仍在調查水浸成因,但初步顯示多個地方出現黃泥水,估計可能因附近地盤或天然山坡被雨水沖刷,造成馬路渠蓋及斜坡收水系統淤塞。該署會與天文台密切留意風暴,並加緊清理各區淤塞渠口位。
麥嘉為指出,在柴灣等水浸重災區的渠口,清出沙石及垃圾較平日多及大,認為「有啲奇怪」,相信部分可能由上游的天然山坡塌下,但實際原因需待颱風過後再深入調查。對於「海馬」襲港,他不排除灣仔及柴灣等區再出現水浸。
另外,雨季對低窪地區影響最大,為降低大澳的水浸風險,土木工程拓展署於前年在大澳興建全港首個輔設可拆卸式防洪屏障(擋水板)河堤,防止海水倒灌,可抵禦升至海圖基準面達三點八米的潮水,保障三萬三千平方米範圍、逾三百戶居民。渠務署至今共先後五次裝上擋水板,再沒收到嚴重水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