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台國際空間只會愈縮愈窄

台灣未獲邀請出席國際民航組織,確定無法出席下周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大會,蔡英文對此表達強烈遺憾和不滿,強調這是對台灣極不公平的待遇,也是整體國際飛航安全的重大損失。

然而,抗議歸抗議,盲的也知道,蔡政府一天不肯鬆口,說出「那四個字」的「密碼」,台灣的「國際空間」只有愈縮愈窄。華府口口聲聲支持台灣「在不需要以主權國家為參與條件的國際組織中成為會員」,但助理國務卿羅素也明言,這是在維持美國「一中政策」的基礎上說的,換言之,蔡政府一天不承認,華府也只能「愛莫能助」。事實上,兩岸維持現狀最合乎華府利益,當年阿扁大搞「法理台獨」,即被華府斥為「麻煩製造者」,今天小英儘管沒那麼明火執仗,但台獨始終是台獨,北京又不是傻的,豈會不靈活利用手上的籌碼反制之?

最諷刺的是,三年前台灣得以「中華台北民航局」的嘉賓身份與會,正是受惠於兩岸「外交休兵」的寬鬆氛圍,當時綠營一疊聲指摘馬政府「賣國求榮」,如今連「嘉賓」的身份也沒有了,不知他們作何感想。如果台灣當局真的相信政治不應凌駕於民眾安全,如果說出「四字密碼」即可參與,卻不此之圖,不是貽害民眾又是甚麼?

有報道指台灣方面打算在沒有邀請函的情況下「強行與會」,即與美日等友好國家進行場外交流,場內則由友好國家替台灣發聲。筆者想到一戰後的巴黎和會,儘管中國是戰勝國,但卻被指沒有直接貢獻而被列為「三等國家」,僅得兩名代表出席,代表之一顧維鈞也想到了「場外活動」這招──行賄在巴黎的記者,希望透過輿論向場內施壓,最終礙於實力,當然是無功而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