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灣及粉嶺行人天橋逼爆,卻有不少行人天橋人流偏低,惹人詬病。運輸署曾於一四年公布全港十一條使用率偏低的行人天橋,部分原因是行人天橋和地面過路設施重疊,結果遭途人棄用,當中八條位於港島及九龍,三條於新界。有關注公共事業的團體批評,政府興建天橋,缺乏客觀標準,導致出現資源錯配的情況。
運輸署於一四年五月,公布十一條使用率偏低的行人天橋,其中九龍城界限街與窩打老道交界的行人天橋,正正建於行人過路處旁且無瓦遮頭,記者日前下午時段觀察半小時,沒有途人使用。位於九龍灣宏照道近宏光道的天橋,雖設有上蓋,惟因路程迂迴及梯級多,路面設有行人過路處,使用率同樣極低。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政府應設定一套根據成本效益而釐定的規劃標準,當客觀人流達到標準要求時,就可動工興建行人天橋,若成本效益太低就不應興建。「好似條橋用一千萬蚊起,有一萬人用,人均成本一千蚊,但如果有條橋人均成本只係五百蚊,咁就要起咗嗰條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