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洲發展勁縮水 十年大計淪畫餅

如果說一粒沙子可以反映整個世界,那麼港府的橫洲發展計劃莫名其妙大縮水,也可以折射港府拓土建屋舉步維艱,十年房屋大計虛無縹緲。雖然官方強調發展計劃不變,也不存在官商勾結,可惜愈描愈黑,欲蓋彌彰。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但不代表社會因此平靜,一名候任立法會議員聲稱被恐嚇成為近日城中熱門話題,也引發輿論對橫洲發展計劃一波三折的重新關注。本屆政府上台之初提出多項發展大計,元朗橫洲是其中之一,涉及面積約三十四公頃,計劃建造一萬七千個公屋單位,安置五萬二千人口。但在港府向地區人士「摸底」後,橫洲發展規模突然減至五點六公頃,興建單位亦相應減至四千個,僅及原計劃的四分之一;更惹人非議的是,當局優先發展綠化地帶而不是棕地,並要求拆遷多個非原居民村落,導致「屈服惡勢力」、「官商勾結」等說法不脛而走,成為今次立法會選舉的其中一個熱點話題。

面對民意洶洶,港府聲稱橫洲計劃仍以興建一萬七千個單位為目標,優先發展綠化地帶則是「先易後難」。昨日發展局及運房局官員約見兩名候任議員,再次解釋計劃是分期發展,先發展首期的四千個單位,不代表第二及第三期不存在,至於何時發展第二及第三期,官員表示有些問題要理順,似有難言之隱。有關解釋顯然未能令人信服,正如前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指出,根據他的理解,政府是縮小發展規模,而不是分階段進行。房屋委員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亦踢爆,橫洲的四千個單位已列入十年公屋發展計劃內,剩餘的一萬三千個單位則未包括其中,尚在構思階段。一言以蔽之,港府所謂「分期發展」及不放棄原有目標,不過是語言偽術而已。

道理很簡單,不同的土地應有不同的使用次序,港府理當優先發展棕地,而不是綠化地帶;理當優先處理以短期租約批出去的貨櫃場及停車場,而不是毀人家園,逼人搬遷,港府如今的做法不合邏輯,難免引起不少揣測。本來,如果港府立即公布有關土地發展的文件及同地區人士「摸底」的情況,相信有助釋清公眾疑慮,不料官員又扭扭擰擰,閃閃縮縮,一時稱「摸底」未必有記錄,一時說公布文件須先刪除敏感資料,簡直是無私顯見私,更令人質疑其中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橫洲發展縮水的真相撲朔迷離,反對派勢必揪住不放,窮追猛打,事件完全有可能演化為立法會換屆後的第一場政治風暴,進一步打擊港府的誠信。見微知著,本港房屋問題之所以愈演愈烈,拓土建屋之所以寸步難行,癥結不在於香港沒有土地可用及社會阻力太大,而在於港府施政無能,顛三倒四,更不排除存在腐敗問題,導致政策推出一項跪低一項,空有土地而用不得,港府口口聲聲的「重中之重」,其實是葉公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