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立法會主席不易為

後選舉時期立法會建制與泛民兩大陣營積極爭奪幾個所謂「大位」,包括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及財委會的主席,以主導未來議會的運作,對四年內議會能否重上軌道,減少不必要的內耗,如激烈拉布及以點名為名的破壞手段,會帶來重要啟示。

建制與泛民經過佔領運動及政改挫敗兩大衝擊之後,互信跌至歷史低點,兩方皆以陰謀論看待對方。在「大位」的爭逐上,仍然互不相讓,未到最後一刻,難言誰勝誰負。

立法會主席最富挑戰性,既要處理立法會內嚴重的拉布問題,又要應對來自政府方面排山倒海的政策性新訴求,主席要在周旋於行政與立法日趨緊張與抗衡關係之餘,尋找適度的自主空間,殊非易事。

何況第六屆立法會議事堂內,有多達七名本土派的議員,其問政與理政風格標新立異,絕非善男信女,主席能否有效控制得住全體會議的大場面,實屬疑問。個別本土派議員認同勇武無底線,可能較諸泛民激進派的手法有過之而無不及。首次考驗主席的政治手腕將於十月特首到立法會致詞時出現,是可以預期的「大騷」。

由於建制派在立法會仍佔多數,建制派重量級人物成為立法會主席的機會極高。新主席的首務應是迅速會晤本土派的新科議員,加強溝通,推動新人尊重議事規則,了解他們的訴求,並盡可能加以配合,務求議會能在有序理性的原則下,有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