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富豪榜排名,不難發現香港十大富豪,十有八九都與地產有關,而內地富豪則過半來自新經濟或科技行業。雖然香港連續多次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但這麼多年來,何故其他產業難以誕生新面孔富豪,值得探討。
《福布斯》發布的去年十大內地富豪,他們的歲數較香港富豪年輕得多,如阿里巴巴的馬雲、騰訊的馬化騰、小米的雷軍、京東商城的劉強東,以及網易的丁磊等,且他們的致富並不靠「磚頭」。當中,馬雲創辦電子商務,馬化騰搞微信等僅僅幾個年頭,財富便與李嘉誠不相伯仲。
香港經濟過往不斷轉型,經歷多次金融風暴,一些富豪憑着獨到眼光和拚搏,創下基業並成功守業,不僅是房地產,業務還擴展到其他行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房地產已成為香港的經濟命脈,亦是不少大企業的基業。近年來,香港仍然以房地產增值最快,其他行業卻遜色許多。
馬雲之前曾說:「如果二十年後還是靠地產,香港就麻煩了。」這是實話,如果香港現有產業競爭力,不斷被周邊地區超越,樓市將會缺乏支撐力,整個社會經濟便會相當危險。在富豪榜上,香港的全都是老面孔,說明社會還未找到新的支柱產業,並非好現象。
現今社會競爭激烈,一些行業優勢不斷萎縮,製造業早已北移,影視業被南韓超越,航運業落後上海和深圳。香港要重新振作,必須要增加支柱產業,未來世界離不開網絡科技,在這方面,創科局應盡快爭取表現了,為香港產業注入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