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工程欠債多 重視體育徒空言

里約奧運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也為香港這個混亂不堪的城市帶來暫時的寧靜。不少市民日夜追看比賽項目,希望曾經在夏季奧運會奪得一金一銀一銅三面獎牌的香港奧運健兒,今次在森巴舞之鄉再創佳績,凱旋而歸。當然,獎牌重要,在賽事中展現香港人的拚搏精神同樣重要,而最重要的莫過於借助奧運盛事,推廣香港人的體育運動。

說來慚愧,香港人雖然愛觀賞體育賽事,可惜大多是寧可臨淵羨魚,不願退而結網,這裏的體育風氣並不濃厚。過往的調查亦顯示,六成香港人運動量不夠,達不到每周九十分鐘運動時間的基礎指標,因此普遍體質不好,其中女性的健康不如男性,體質下降速度比男性快,小朋友也有不少肥胖問題。為甚麼香港人懶於運動?除了工作時間長、壓力大、身體易於疲倦等原因,港府對推廣體育說一套做一套,場地長期供不應求,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

本報「探射燈」報道,二○○○年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被「殺局」前,一共遺留下一百三十九項康樂及文化設施工程,其後由重組成立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接手。十六年過去了,百多項工程中只有六十四項完成,另外十七項因各種原因擱置或取消,剩下的五十八項工程,只有六項進入興建階段或獲立法會撥款,餘下五十二項落實無期,涉及二十八個公園、十個體育館,以及大量的休憩處或園景區。就全港十八區而言,十六個區都有未完成的項目,元朗成為最大的「債主」,有十個項目遙遙無期,大埔則有八項束之高閣排第二,當局在文康設施方面「欠債纍纍」,正是歷屆政府胡混度日的縮影。

這麼多文康工程一拖再拖,着實令人憤怒。表面上,康文署不如以前的「兩局」有實權,土地及財政受制於政府及立法會,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港府發展體育只是葉公好龍,加上經濟周期的影響,文康設施屢屢被犧牲。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港府緊縮開支,文康項目淪為被削減的重災區;近年港府財政寬裕,卻又因為十大基建一齊上馬,不那麼起眼的文康設施又被置於次要的位置,以本年度為例,相關工程開支佔總財政預算的不足百分之二點五,港府對體育是否重視不問可知。

最不堪的是,大量文康設施項目「兌現無期」,有關土地也被荒廢,有的野草瘋長,有的淪為停車場,有的被政府部門暫用,有的被其他基建「徵用」。港府一方面哀嘆「地從何來」,一方面浪費珍貴資源,怎麼可能不引起怨言。

奧運會愈來愈提倡綠色奧運、人文奧運、全民參與,如果大部分市民懶於運動,或想運動卻找不到場地,到處都是肥肚腩、「三高」人士,即使有少數精英運動員摘金掛銀,那也沒有意義。港府與其次次借運動員的努力往自己臉上貼金,不如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首先是從償還五十多項文康設施「欠債」做起。